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执政资源 | 第10页 |
(二)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四)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2、论文的创新性 | 第16-17页 |
二、关于执政资源的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一) 执政资源的提出 | 第17-19页 |
1、执政资源的概念 | 第17-18页 |
2、执政资源的要素构成和分类 | 第18页 |
3、执政资源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理论渊源 | 第19-23页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相关观点 | 第19-21页 |
2、中国传统政权中的执政资源意识 | 第21-23页 |
三、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经历 | 第23-29页 |
(一) 大革命时期以个人身份加入执政党 | 第23-24页 |
(二)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 第24-25页 |
1、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第24页 |
2、工农民主政权的执政探索 | 第24-25页 |
(三) 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 | 第25-27页 |
1、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 第25-26页 |
2、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方式 | 第26-27页 |
(四)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 第27-29页 |
1、解放区政权的建立 | 第27页 |
2、解放区政权的执政方式 | 第27-29页 |
四、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期间开发的执政资源 | 第29-42页 |
(一) 理论资源 | 第29-30页 |
(二) 阶级资源 | 第30-32页 |
1、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 | 第30页 |
2、不断巩固的工农联盟 | 第30-32页 |
(三) 组织资源 | 第32-35页 |
1、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 | 第33-34页 |
2、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 | 第34页 |
3、久经考验的党员干部 | 第34-35页 |
4、系统严密的组织体系 | 第35页 |
(四) 群众资源 | 第35-37页 |
(五) 经济资源 | 第37-39页 |
(六) 军事资源 | 第39-42页 |
1、日益壮大的人民军队 | 第39-40页 |
2、中国特色革命理论对军队的指导 | 第40页 |
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第40-41页 |
4、军队的人民性 | 第41-42页 |
五、党局部执政开发执政资源对新时期党开发执政资源的借鉴意义 | 第42-48页 |
(一) 新时期党的执政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1、理论资源开发不够 | 第42-43页 |
2、组织资源功能退化 | 第43-44页 |
3、群众资源流失 | 第44页 |
(二) 党局部执政开发执政资源对新时期党开发执政资源的借鉴意义 | 第44-48页 |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党的理论资源 | 第45页 |
2、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组织优势 | 第45-46页 |
3、坚持统一战线建设,巩固和扩充党的群众资源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一、著作类 | 第49-50页 |
二、论文类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