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汇煤矿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6-19页 |
|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2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 | 第19-33页 |
| ·煤层瓦斯流动的基本规律 | 第19-21页 |
| ·煤层瓦斯流动的原因和状态 | 第21-23页 |
| ·煤层瓦斯流动的原因 | 第21-22页 |
| ·煤层瓦斯流动的状态 | 第22-23页 |
|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测定 | 第23-31页 |
| ·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测定 | 第23-25页 |
|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 | 第25-29页 |
| ·煤层透气性系数 | 第29-31页 |
|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来源分析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采场覆岩裂隙演化理论及移动变形数值模拟 | 第33-49页 |
| ·上覆煤岩层应力分布基本理论 | 第33-35页 |
| ·上覆煤岩层移动变形基本理论 | 第35-39页 |
| ·上覆岩层的移动基本规律 | 第35-38页 |
| ·上覆岩层的破坏基本规律 | 第38-39页 |
| ·采场覆岩层裂隙演化规律 | 第39-41页 |
|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高度的数值模拟 | 第41-47页 |
| ·模拟软件的简介 | 第4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 ·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41-42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两带”的高度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4 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 | 第49-73页 |
| ·布置高抽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9-50页 |
|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 第50-52页 |
| ·矿井概况 | 第50-51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51-52页 |
| ·高抽巷合理位置的选择 | 第52-58页 |
| ·高抽巷抽采瓦斯设计原理 | 第53-54页 |
| ·高抽巷垂距位置的选择 | 第54-56页 |
| ·高抽巷倾向位置的选择 | 第56-58页 |
| ·高抽巷瓦斯抽采系统 | 第58-61页 |
| ·瓦斯抽采管路选择 | 第58-59页 |
| ·瓦斯抽采线路阻力计算 | 第59-61页 |
| ·瓦斯抽采系统所需负压 | 第61页 |
| ·高抽巷在U+L型通风工作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 | 第61-67页 |
| ·高抽巷瓦斯抽采效果考察 | 第61-63页 |
| ·高抽巷抽采对回风巷道瓦斯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63-64页 |
| ·高抽巷抽采对尾巷瓦斯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 ·高抽巷垂距的变化对瓦斯抽采影响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 ·高抽巷在U型通风工作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 | 第67-70页 |
|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考察 | 第67-68页 |
| ·高抽巷抽采量和抽采率考察 | 第68-69页 |
| ·高抽巷抽采对回风巷道瓦斯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 ·高抽巷垂距和抽采负压对抽采瓦斯的影响分析 | 第70页 |
| ·抽采瓦斯的综合利用 | 第70-72页 |
| ·抽采瓦斯的综合利用及评价 | 第70-71页 |
| ·瓦斯的民用及工业利用价值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