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要旅游景区空气负离子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空气负离子资源研究 | 第9-13页 |
·空气负离子概况 | 第9-11页 |
·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空气负离子扩散和消亡规律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空气负离子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 第13-16页 |
·气象因子对负离子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水体与空气负离子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植物群落与空气负离子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生态旅游与空气负离子 | 第16-19页 |
·旅游、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 | 第16-17页 |
·空气负离子与生态旅游 | 第17-18页 |
·我省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2 引言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太平湖 | 第21页 |
·九华山 | 第21页 |
·天柱山 | 第21-22页 |
·马仁奇峰 | 第22页 |
·天堂寨 | 第22页 |
·琅琊山 | 第22-23页 |
·皇甫山 | 第23页 |
·实验仪器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5页 |
·空气负离子扩散及消亡模拟研究 | 第27-33页 |
·空气负离子扩散模拟实验 | 第27-30页 |
·空气负离子消亡模拟实验 | 第30-33页 |
·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及与温湿度的关系 | 第33-40页 |
·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空气单极系数q值日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日变化特征 | 第36-37页 |
·旅游气候舒适度日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 | 第39-40页 |
·生态环境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不同生态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 | 第40-42页 |
·空气中粉尘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水体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 第43-47页 |
·水体类型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 | 第44-45页 |
·距水体远近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瀑布不同落差与空气负离子浓度 | 第47页 |
·海拔高度与坡向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 第47-51页 |
·海拔高度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海拔高度与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的关系 | 第49-51页 |
·坡向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植物群落对负离子的影响 | 第51-55页 |
·不同植物群落下空气负离浓度子 | 第52-53页 |
·不同植物群落下的空气清洁度 | 第53-55页 |
5.结论 | 第55-57页 |
6.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
发表论文 | 第64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