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9页 |
四、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关于割绒艺术的概述 | 第11-14页 |
一、割绒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 第11页 |
二、泰安地区割绒与河北地区及西北地区毯绒的异同点 | 第11-12页 |
三、割绒艺术的内容和品类 | 第12页 |
四、割绒艺术的艺术风格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关于割绒的制作及寓意 | 第14-20页 |
一、材料准备及工艺制作 | 第14-15页 |
二、割绒艺术又名对绣 | 第15-16页 |
三、割绒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载体 | 第16-17页 |
四、割绒艺术品是一种吉祥物品 | 第17-20页 |
(一) 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 第18页 |
(二) 作为一种吉祥物必须有一定的环境 | 第18页 |
(三)它是传统文化的表达 | 第18-19页 |
(四) 传统的人生观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割绒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 第20-22页 |
一、虎头帽鞋类 | 第20页 |
二、其他类 | 第20-22页 |
第五章 割绒的大美术性 | 第22-32页 |
一、割绒的构成元素 | 第22页 |
二、割绒在构成中的表现 | 第22页 |
三、割绒饰物与室内设计的的关系 | 第22-27页 |
(一) 割绒类饰品软装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二) 割绒图案及色彩对于儿童房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割绒与装饰画的联系 | 第25-26页 |
(四) 割绒艺术品与装饰画造型的相似点 | 第26-27页 |
四、传统割绒色彩与视觉心理 | 第27-28页 |
五、割绒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第28-29页 |
六、割绒造毯与机制绒毯的关系 | 第29-31页 |
(一) 地毯产品分类 | 第29-30页 |
(二) 机制地毯的分布地区及其特色 | 第30-31页 |
七、民间传统造绒与机器造绒的不同并提出创新之处 | 第31-32页 |
第六章 关于泰安地区割绒艺术的保护 | 第32-35页 |
一、割绒发展滞后即消失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一) 割绒艺术中任何装饰图案都有一定的感性形式对照 | 第32页 |
(二) 注重形象思维过程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二、传统割绒艺术的保护方法 | 第33-35页 |
附图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