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第2章 伯里曼人体结构教学中绘画的训练技巧 | 第10-20页 |
| ·艺术人体结构解剖学的历史背景和绘画观念 | 第10-13页 |
| ·人体结构绘画的训练技巧 | 第13-19页 |
| ·人体比例 | 第13-14页 |
| ·扭动和旋转 | 第14-15页 |
| ·体块的分布 | 第15-18页 |
| ·体积和韵律 | 第18-19页 |
| ·人体结构绘画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 第3章 科学性的人体结构解剖学的绘画表现手法 | 第20-22页 |
| ·人体结构绘画的科学性 | 第20-21页 |
| ·人体结构绘画的艺术性 | 第21页 |
|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 第21-22页 |
| 第4章 伯里曼人体结构解剖学的训练在绘画教学中的意义 | 第22-26页 |
| ·建立形体的体积意识 | 第22页 |
|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 第22-23页 |
| ·锻炼具象与抽象的转换能力 | 第23页 |
| ·基础训练与艺术创造 | 第23-26页 |
| 第5章 个人实践与心得 | 第26-28页 |
| ·夯实基础,强化人体结构解剖学的训练 | 第26页 |
| ·调整绘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 第26页 |
| ·对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训练的感悟 | 第26-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 附录 | 第30-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