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黄土地层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10页 |
·黄土的工程特性 | 第9-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桩土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 第10-15页 |
·桩侧摩阻力经验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 第17-18页 |
·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模拟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黄土地层桥梁桩基静载荷试验研究 | 第21-50页 |
·概述 | 第21页 |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7页 |
·试验桩及其锚桩的试验参数 | 第23-24页 |
·加荷及量测 | 第24-26页 |
·桩身应力测试 | 第26-27页 |
·浸水试验 | 第27-29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9-31页 |
·试验参数的修正 | 第29-30页 |
·桩顶沉降 | 第30页 |
·桩身轴力 | 第30-31页 |
·桩侧摩阻力 | 第31页 |
·试验成果分析 | 第31-48页 |
·黄土湿陷性 | 第31页 |
·荷载-沉降曲线 | 第31-34页 |
·桩身轴力及桩端抵抗力发挥 | 第34-39页 |
·桩侧摩阻力发挥 | 第39-47页 |
·变桩长对桩侧摩阻力发挥的影响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黄土地层中桩基侧摩阻力发挥理论计算与研究 | 第50-66页 |
·概述 | 第50页 |
·轴向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50-51页 |
·弹性剪切阶段 | 第50页 |
·弹塑性剪切阶段 | 第50-51页 |
·塑性剪切阶段 | 第51页 |
·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模型 | 第51-60页 |
·荷载传递模型 | 第51-52页 |
·荷载传递函数解析法 | 第52-58页 |
·荷载传递位移协调法 | 第58-60页 |
·荷载传递函数双曲线拟合分析 | 第60-63页 |
·计算原理 | 第60-62页 |
·计算结果与实测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桩侧荷载传递的影响因素 | 第63-65页 |
·土层的性质 | 第63-64页 |
·桩土相对位移 | 第64页 |
·尺寸效应 | 第64页 |
·成桩效应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桩侧摩阻力数值模拟研究 | 第66-79页 |
·概述 | 第66页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66-70页 |
·本构模型 | 第66-69页 |
·桩土接触条件 | 第69-70页 |
·单桩桩侧摩阻力参数研究 | 第70-75页 |
·单桩数值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不同施工工艺下桩承载性能数值研究 | 第75-78页 |
·桩基的原型与模型试验 | 第75-7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9-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9页 |
进一步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