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通航安全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对通航安全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对通航安全的研究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5万吨级航道通航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4-20页 |
·概述 | 第14页 |
·通航安全评价概述 | 第14-17页 |
·5万吨级航道通航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7-2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7-1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8-20页 |
第3章 5万吨级航道概况及通航环境分析 | 第20-33页 |
·5万吨级航道概况 | 第20-22页 |
·工程位置 | 第20-21页 |
·5万吨级航道规模 | 第21-22页 |
·航道设计要素 | 第22-24页 |
·航道通航船型 | 第24-26页 |
·港口航道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港口现状 | 第26页 |
·航道现状 | 第26-27页 |
·锚地现状 | 第27页 |
·交通环境条件 | 第27-33页 |
·交通流统计分析 | 第27-31页 |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第31页 |
·船舶航路及特殊区域 | 第31-33页 |
第4章 5万吨级航道通航安全研究 | 第33-44页 |
·5万吨级航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 第33-38页 |
·风的影响 | 第33-35页 |
·潮汐的影响 | 第35-37页 |
·波浪的影响 | 第37-38页 |
·雾和降水的影响 | 第38页 |
·5万吨级航道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5万吨级航道对船舶习惯航线的影响 | 第38-40页 |
·5万吨级航道对渔船的影响 | 第40页 |
·5万吨级航道对港区交通流和通航能力的影响 | 第40页 |
·5万吨级航道与港口设施、功能的相互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5万吨级航道与现有万吨级航道的相互影响 | 第40-41页 |
·配套锚地 | 第41-43页 |
·碍航物对5万吨级航道的影响 | 第43页 |
·5万吨级航道对监管系统、船舶通讯信号等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第5章 5万吨级航道通航风险评价 | 第44-59页 |
·引言 | 第44页 |
·风险识别 | 第44-50页 |
·影响通航安全的人为因素 | 第44-47页 |
·影响通航安全的船舶因素 | 第47-49页 |
·影响通航安全的环境因素 | 第49-50页 |
·风险评价 | 第50-59页 |
·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50-53页 |
·通航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确定综合安全评价的评价集 | 第54-55页 |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55-56页 |
·模糊算子 | 第56页 |
·反模糊化处理 | 第56页 |
·风险评价结果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5-66页 |
附件一 本项目拟建航道总平面布置方案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