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建筑文化变迁:西方建筑的传播与冲击(2000-2012)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1页
插图清单第11-14页
表格清单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3页
   ·研究背景第16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6-17页
     ·时间的界定第16页
     ·对象的界定第16-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7页
     ·研究的实际意义第17页
   ·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创新之处第17-20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9-20页
     ·创新之处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研究框架第22-23页
第二章 西方建筑文化的分层解析第23-39页
   ·身体与认知图式第23-29页
     ·发现身体第23-24页
     ·身体的体验第24-25页
     ·认知图式第25-29页
   ·空间与场景第29-30页
     ·当代建筑空间概念发展第29页
     ·空间与场所第29-30页
     ·城市场景中的建筑第30页
   ·材料与建构第30-35页
     ·材料的真实性第31-32页
     ·技术的逻辑性第32-33页
     ·诗意的表达第33-35页
   ·符号与理念第35-38页
     ·建筑符号性的社会依存第35页
     ·建筑符号与意义的约定第35-36页
     ·国内建筑师设计理念的倾向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上海陆家嘴地区建筑文化变迁分析第39-91页
   ·摩登的舞台第39-44页
     ·区域规划第39-41页
     ·建筑布局第41-44页
   ·跃动的天际线第44-52页
     ·天际线的变化第44-46页
     ·多层次的音阶第46-52页
   ·超级购物中心第52-61页
     ·体验式的消费第52-55页
     ·互动的空间第55-58页
     ·符号的消费第58-61页
   ·摩天楼的传奇第61-85页
     ·视距与感知第62-63页
     ·外部形态建构第63-84页
     ·高度与雄心第84-85页
   ·舒适的城市环境第85-90页
     ·生态化的城市公园第85-87页
     ·绵延的滨江景观带第87-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北京商务中心区建筑文化变迁分析第91-108页
   ·宏大的叙事第91-100页
     ·城市新秩序第91-95页
     ·区域路网结构第95-96页
     ·巨构的建筑第96-100页
   ·突破传统的想象力第100-104页
     ·另类的摩天楼第100-101页
     ·浪漫的剧院第101-102页
     ·思想的碰撞第102-104页
   ·活力的艺术之都第104-107页
     ·关注建筑审美第104-105页
     ·艺术区的发芽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我国当代建筑文化变迁的趋势第108-111页
   ·建筑体验飞速发展第108页
   ·城市空间趋向“大”第108-109页
   ·符号意义战胜物质价值第109-110页
   ·理念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第110-11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2页
引文出处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附录 1第115-116页
附录 2第116-117页
附录 3第117-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宁市滨水空间宜人性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层次城市基面的景观立体化设计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