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雷暴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非均匀下垫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 第11-12页 | 
| ·海陆下垫面差异对雷暴的影响 | 第12-13页 | 
| ·海陆风及其对雷暴的影响 | 第13-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模式简介与资料 | 第18-25页 | 
| ·模式介绍 | 第18-19页 | 
| ·模式主要物理方案 | 第19-21页 | 
| ·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19页 | 
|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 第19-20页 | 
| ·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20-21页 | 
| ·其他物理方案 | 第21页 | 
| ·模式设置 | 第21-22页 | 
| ·资料说明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宁波地区海陆下垫面特征对雷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25-47页 | 
| ·个例概况 | 第25-28页 | 
|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 ·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比较 | 第29-31页 | 
| ·海风环流特征分析 | 第31-38页 | 
| ·水平流场 | 第32-35页 | 
| ·垂直环流 | 第35-38页 | 
| ·陆地下塾面对雷暴过程的影响 | 第38-42页 | 
| ·海陆下塾面对地表通量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海陆下垫面对近地面位温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海陆下垫面对近地面水汽通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宁波地区雷暴过程模拟对陆面过程参数化的敏感性 | 第47-64页 | 
| ·个例介绍 | 第47-50页 | 
| ·天气尺度背景 | 第47-48页 | 
| ·雷达资料反映的对流发展特征 | 第48-50页 | 
| ·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简介 | 第50-51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62页 | 
| ·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 第52-54页 | 
| ·近地面热动力结构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 第54-57页 | 
|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 第57-59页 | 
| ·地表通量及热动力不稳定参数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 第59-61页 | 
| ·造成模拟差异的可能原因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附录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