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皇甫川坝控小流域侵蚀产沙强度与泥沙来源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6页
     ·黄土高原淤地坝发展及建设概况第12-13页
     ·淤地坝拦沙机理与作用研究第13-14页
     ·淤地坝淤积过程及土壤侵蚀研究第14-15页
     ·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第15-16页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6-17页
     ·研究目标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流域内淤地坝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第19-26页
   ·流域概况第19-21页
     ·地形地貌第19页
     ·气候第19-20页
     ·植被第20页
     ·土壤第20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0-21页
   ·典型淤地坝现状调研第21-22页
   ·流域淤地坝空间分布第22-25页
     ·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第22-23页
     ·不同时期淤地坝数量第23页
     ·淤地坝空间分布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典型淤地坝淤积剖面粒径级配分布第26-35页
   ·剖面淤积信息获取第26-29页
     ·典型坝的选择第26-27页
     ·采样点的选取第27-28页
     ·采样层的划分及取样第28-29页
   ·剖面沉积旋廻层的颗粒级配第29-34页
     ·样品的处理及测试第29-30页
     ·淤积剖面沉积旋廻层泥沙颗粒级配第30-34页
       ·采样层泥沙颗粒特征第30-32页
       ·采样层泥沙颗粒中值粒径第32-33页
       ·不同剖面泥沙粒径对比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典型坝控流域侵蚀强度第35-41页
   ·典型坝旋廻层淤积量的求算第35-37页
   ·土壤侵蚀量变化第37-40页
     ·典型坝淤积旋廻层时间对应第38-39页
     ·侵蚀强度分析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典型坝控区域泥沙来源第41-49页
   ·识别因子的筛选第41-43页
     ·样品的处理及测试第41页
       ·识别因子的确定第41-43页
   ·复合指纹识别因子确定泥沙来源第43-45页
   ·各源地侵蚀产沙量变化第45-47页
   ·误差分析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不足第49-51页
   ·研究结论第49-50页
   ·存在不足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DR土壤含水率传感器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其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