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2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文献综述第15-20页
     ·诺思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第15-20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2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0页
     ·本文的总体思路及方法第20页
     ·本文的思路与框架第20-22页
2. 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农信社改革的启示第22-26页
   ·农信社改革方式——渐进式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第22-23页
   ·农信社改革动因——制度需求与供给理论第23页
   ·农信社改革阶段性成果及发展——诺思路径依赖Ⅰ第23-24页
   ·农信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诺思路径依赖Ⅱ、制度锁定及冲破第24-25页
   ·改革中的问题原因——利益集团理论第25-26页
3. 我国农信社改革的历史沿革及问题所在第26-30页
   ·我国农信社历次改革回顾第26-27页
   ·历次农信社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所在第27-30页
4. 农信社改革动因——制度需求与供给理论第30-33页
   ·“花钱买机制”的动因第30-31页
   ·“花钱买机制”——目标及主要特点第31-33页
5. 农信社上一轮改革至今的现状分析第33-50页
   ·“花钱买机制”,究竟花了多少“钱”?——改革的成本第35-36页
   ·上一轮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第36-44页
     ·省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信社的管理力度,调动了地方政府实施改革的积极性第36-38页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盈利能力有所增强第38-41页
     ·法人治理架构基本搭建,信用社管理体制运转正常第41-43页
     ·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提高第43-44页
   ·上一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44-50页
     ·在增资扩股进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利益集团逐利的路径依赖第44-46页
     ·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内部人控制”的路径依赖第46-48页
     ·省联社形成的“三位一体”的职能定位制约了基层联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第48-50页
6. 我国农信社改革中“路径依赖”的原因分析第50-58页
   ·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显现,农信社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路径依赖Ⅰ:互补制度建立和完善强化了改革带来的报酬递增,促使改革稳步推进第50-54页
     ·外部动力:中央、地方政府对农信社施加的压力和支持,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原因第51-53页
     ·内在动力:基层农信社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配合改革第53-54页
   ·改革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路径依赖Ⅱ: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强调外力作用推动改革,忽略了营造改革的内生动力,致使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利益集团博弈;对于农信社的运行,始终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第54-58页
     ·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第54-55页
     ·上一轮改革中的利益主体博弈第55-56页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第56-58页
7. 政策与建议——农信社改革中“路径依赖”现象的冲破第58-63页
   ·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尊重农村信用社的自主选择,循序渐进地深化改革第58-59页
   ·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予以分类考核,掌握真实的资本质量信息第59-60页
   ·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第60页
   ·在坚持商业化改革的前提下,持续加强支农服务能力建设第60-61页
   ·构建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智力资本效率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边界方法
下一篇: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银行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