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28页 |
1 黄曲霉毒素概述 | 第13-18页 |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及产生条件 | 第13-14页 |
·黄曲霉毒素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4页 |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 | 第14页 |
·黄曲霉素理化性质 | 第14页 |
·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过程 | 第14-15页 |
·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 第15-18页 |
·降低采食量,影响生长速度和生产能力 | 第15-16页 |
·对实质器官的损害 | 第16-17页 |
·对免疫系统的抑制 | 第17页 |
·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 | 第17-18页 |
·毒素残留 | 第18页 |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18页 |
2 脱霉剂蒙脱石概述 | 第18-19页 |
3 多西环素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四环素类药物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多西环素结构与理化性质 | 第20-21页 |
·名称和结构 | 第20-21页 |
·理化性质 | 第21页 |
·盐酸多西环素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 | 第21-24页 |
·药理学研究 | 第21-23页 |
·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非抗菌作用 | 第23页 |
·毒理学研究 | 第23-24页 |
·盐酸多西环素耐药性 | 第24页 |
·盐酸多西环素药动学特征 | 第24-26页 |
·吸收和分布 | 第25页 |
·生物转化和排泄 | 第25-26页 |
4 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黄曲霉毒素中毒后盐酸多西环素在樱桃谷肉鸭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2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28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动物分组及饲养实验 | 第28-30页 |
·黄曲霉霉变玉米的制作 | 第28-29页 |
·黄曲霉毒素中毒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给药、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0页 |
·血浆样品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提取与测定 | 第30-31页 |
·血浆样品处理 | 第30页 |
·色谱条件 | 第30页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0-31页 |
·测定血样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浓度 | 第31页 |
·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验 | 第31页 |
·定量限(LOQ)和检测限(LOD)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2 结果 | 第31-38页 |
·黄曲霉毒素中毒模型的确立 | 第31-33页 |
·色谱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4-35页 |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35页 |
·盐酸多西环素在樱桃谷肉鸭体内药动学结果 | 第35-38页 |
3 讨论与分析 | 第38-42页 |
·血浆样品处理 | 第38-39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9页 |
·药动学分析 | 第39-42页 |
·盐酸多西环素在樱桃谷肉鸭体内药动学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黄曲霉毒素中毒后盐酸多西环素在樱桃谷肉鸭体内药动学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创新 | 第42-43页 |
1 结论 | 第42页 |
2 创新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