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和研究展望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6-17页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基本内容结构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业价值链融资理论 | 第18-26页 |
第一节 价值链理论 | 第18-20页 |
一、 传统价值链理论 | 第18-19页 |
二、 现代价值链理论 | 第19页 |
三、 农业价值链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农业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一、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20页 |
二、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0-21页 |
三、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1页 |
第三节 农业价值链融资理论 | 第21-22页 |
一、 农业价值链的融资含义 | 第21页 |
二、 价值链的融资分类 | 第21-22页 |
第四节 价值链融资主体界定 | 第22-26页 |
一、 融资需求方界定 | 第23-24页 |
二、 融资供给方界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价值链外融资分析 | 第26-33页 |
第一节 价值链外融资发展特点及优势分析 | 第26-28页 |
一、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特点 | 第26-27页 |
二、 价值链外融资优势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机制 | 第28-30页 |
一、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建立的基础分析 | 第28页 |
二、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形成的结构分析 | 第28页 |
三、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运作的流程分析 | 第28-30页 |
四、 农业价值链外融资运作的效用分析 | 第30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价值链外融资现状与困境 | 第30-31页 |
一、 农村金融环境不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 | 第30页 |
二、 政府财政投入有限,支持力度不强 | 第30页 |
三、 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 第30-31页 |
四、 价值链上核心企业责任感不强 | 第31页 |
第四节 我国农业价值链外融资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一、 河南金融联合支持粮食产业链贷款运作模式 | 第31-32页 |
二、 金融联合支持粮食产业链贷款运作模式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农业价值链内融资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价值链内融资发展特点及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一、 价值链内融资特点 | 第33页 |
二、 价值链内融资发展特点及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农业价值链内融资机制 | 第34-37页 |
一、 农业价值链运作流程分析 | 第34-35页 |
二、 农业价值链内融资运作效用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价值链内融资现状与困境 | 第37-38页 |
一、 价值链内部利益联系机制不完备 | 第37页 |
二、 价值链上利益主体关系相对脆弱 | 第37-38页 |
三、 农业价值链连接机制缺乏创新 | 第38页 |
第四节 我国农业价值链外融资案例分析 | 第38-40页 |
一、 江苏连云港“五方联动”支农新模式 | 第38-39页 |
二、 江苏连云港“五方联动”支农现状及优势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国外农业融资经验及借鉴 | 第40-44页 |
第一节 国外农业融资体系 | 第40-43页 |
一、 德国的农业产业化融资 | 第40-41页 |
二、 孟加拉农村小额信贷体系 | 第41-42页 |
三、 美国农业一体化经营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农业融资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一、 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 | 第43页 |
二、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行业监管自律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我国农业融资对策及建议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建立垂直合作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 第44页 |
第二节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加强服务“三农”意识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推动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发展 | 第46页 |
第五节 针对农业价值链融资对扩展金融服务 | 第46-47页 |
第六节 探索价值链内部融资模式创新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