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源的相位同步与控制技术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7-8页 |
·研究意义方法 | 第8-9页 |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卫星时频生成与保持系统的组成模块 | 第10页 |
·卫星时频生成与保持系统的模块功能 | 第10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频率源的相位频率测量方法 | 第13-19页 |
·时间间隔的测量 | 第13-16页 |
·直接法 | 第13-14页 |
·模拟内插法 | 第14-15页 |
·游标法 | 第15页 |
·量化时延法 | 第15-16页 |
·频率值的测量 | 第16-18页 |
·直接法 | 第16-17页 |
·差频周期法 | 第17页 |
·频差倍增法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频率源的相位同步控制技术理论 | 第19-35页 |
·频率源指标 | 第19-21页 |
·频率准确度 | 第19页 |
·频率稳定度 | 第19-21页 |
·频率漂移率 | 第21页 |
·频率源的温度补偿技术和方法 | 第21-22页 |
·频率源的漂移率补偿技术和方法 | 第22-27页 |
·铷原子钟漂移率补偿方式 | 第22-23页 |
·铷原子钟漂移率补偿方法 | 第23-24页 |
·频率源的漂移率补偿理论方案 | 第24-25页 |
·频率源的漂移率补偿算法 | 第25-27页 |
·频率合成与控制技术 | 第27-32页 |
·直接模拟频率合成(DAFS)技术 | 第27-28页 |
·锁相环及其在频率源合成与控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第三代频率合成与控制技术 | 第29-32页 |
·DDS 指标和杂散分析 | 第32-34页 |
·DDS 杂散来源分析 | 第32-33页 |
·AD9852 参数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频率源的相位同步与控制 | 第35-51页 |
·频率源的相位同步与控制系统方案 | 第35-39页 |
·基准频率生成方案 | 第35-38页 |
·基准频率生成方案分析 | 第38-39页 |
·相位同步控制的数据采集 | 第39-42页 |
·相位同步控制理论方法及分析 | 第42-45页 |
·理论方法步骤 | 第42-44页 |
·实际数据采集分析 | 第44-45页 |
·相位同步控制实际方法及分析 | 第45-48页 |
·实际调节方法步骤 | 第45-48页 |
·相位同步控制后的结果 | 第48页 |
·相位同步控制指标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频率源的相位同步技术研究 | 第51-65页 |
·频率源部分 | 第51-61页 |
·频率源的温度补偿 | 第51-53页 |
·频率源的漂移率补偿 | 第53-61页 |
·软件编程部分 | 第61-64页 |
·编程注意事项 | 第62页 |
·系统程序流程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