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房地产信托一般理论 | 第13-26页 |
| ·相关定义 | 第13-15页 |
| ·信托的产生及发展 | 第13页 |
| ·信托的概念及分类 | 第13-14页 |
| ·房地产信托的定义 | 第14-15页 |
| ·房地产信托的功能 | 第15-16页 |
| ·资金融通功能 | 第15页 |
| ·社会投资功能 | 第15页 |
| ·财务管理功能 | 第15-16页 |
| ·国内房地产信托融资模式 | 第16-19页 |
| ·贷款型信托 | 第16-17页 |
| ·股权投资型信托 | 第17页 |
| ·股权质押型信托模式 | 第17-18页 |
| ·财产受益权信托模式 | 第18-19页 |
| ·混合型信托模式 | 第19页 |
| ·国外房地产信托融资模式 | 第19-24页 |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种类 | 第20-21页 |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意义 | 第22-23页 |
| ·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面临的问题 | 第23-24页 |
| ·房地产信托融资模式的优势 | 第24页 |
|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南村园东区项目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研究 | 第26-43页 |
| ·简介 | 第26-27页 |
| ·项目背景 | 第26页 |
| ·信托计划概述 | 第26页 |
| ·项目概述及项目亮点 | 第26-27页 |
| ·信托方案 | 第27-29页 |
| ·信托要素 | 第27-29页 |
| ·信用增级手段 | 第29页 |
| ·抵押担保措施 | 第29页 |
| ·信托资金使用和退出资金来源的监管 | 第29页 |
| ·地产情况 | 第29-31页 |
| ·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 ·经营情况 | 第30页 |
| ·法定代表人情况 | 第30页 |
| ·诉讼和仲裁情况 | 第30-31页 |
| ·融资项目情况 | 第31-33页 |
| ·项目区位 | 第31页 |
| ·项目定位 | 第31页 |
| ·开发进度 | 第31页 |
| ·投资概算 | 第31-32页 |
| ·现金流测算 | 第32-33页 |
| ·关于第一资金来源的判断 | 第33页 |
| ·保证人及抵质押物分析 | 第33-35页 |
| ·保证人 | 第33-34页 |
| ·抵质押物分析 | 第34-35页 |
| ·南村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 ·市场风险 | 第35-36页 |
| ·财务风险 | 第36页 |
| ·操作风险 | 第36-37页 |
| ·南村项目风险定量分析 | 第37-39页 |
| ·从南村项目看传统房地产信托模式的缺陷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功能创新 | 第43-49页 |
| ·基于安全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 第43-44页 |
| ·信托产品的外部信用增级 | 第43-44页 |
| ·信托产品的内部信用增级 | 第44页 |
| ·基于收益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 第44-46页 |
| ·基于流动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模式创新 | 第49-55页 |
| ·传统信托融资模式向 REITs 模式的改良 | 第49-50页 |
| ·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模式设计 | 第50-53页 |
| ·发起人 | 第50页 |
| ·募集方式 | 第50-51页 |
| ·基金类型 | 第51页 |
| ·组织形式 | 第51-52页 |
| ·投资方向 | 第52-53页 |
| ·管理方式 | 第53页 |
| ·退出方式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