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炭微电解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概况 | 第13页 |
·印染废水概况 | 第13-15页 |
·印染废水的产生 | 第13-14页 |
·印染废水的特点 | 第14-15页 |
·印染废水处理的紧迫性 | 第15页 |
·印染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5-21页 |
·物理处理法 | 第15-17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17-19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9-21页 |
·微电解工艺介绍 | 第21-26页 |
·微电解工艺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微电解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微电解工艺的优点 | 第23页 |
·微电解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微电解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铝炭微电解 | 第26页 |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构思 | 第26-29页 |
·课题来源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铝炭微电解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实验试剂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铝粉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铝炭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初始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溶解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8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因素选取与水平设置 | 第38-39页 |
·正交试验结果及其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刚果红脱色动力学研究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温度 | 第42-44页 |
·摇床转速 | 第44-45页 |
·初始 pH | 第45-46页 |
·铝粉投加量 | 第46-47页 |
·铝炭质量比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刚果红降解产物及途径研究 | 第49-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离子色谱分析 | 第52-53页 |
·刚果红降解产物的 HPLC 图谱分析 | 第53-55页 |
·刚果红降解产物的 LC-MS 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刚果红降解途径推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铝炭微电解预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研究 | 第59-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印染废水水质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 | 第61-62页 |
·经济技术性评价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