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信用档案工作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信用和信用档案 | 第16-21页 |
·信用的概念 | 第16-18页 |
·信用档案的概念和种类 | 第18-21页 |
·信用档案的概念 | 第18-19页 |
·信用档案的种类 | 第19-21页 |
3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 | 第21-30页 |
·建立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大学生学习方面信用缺失 | 第21页 |
·大学生经济方面信用缺失 | 第21-22页 |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信用缺失 | 第22页 |
·大学生择业方面信用缺失 | 第22页 |
·建立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意义 | 第22-24页 |
·有利于构建人力资源强国 | 第23页 |
·有利于促进高校信用建设和高校的文明健康发展 | 第23页 |
·有利于净化市场经济环境,便于用人单位顺利开展招聘工作 | 第23-24页 |
·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 第24页 |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内容和建立方式 | 第24-30页 |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建立方式 | 第25-30页 |
4 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 | 第30-39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宏观管理 | 第30-33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行政管理 | 第30-32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法制管理 | 第32-33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微观管理 | 第33-39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收集 | 第33-34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鉴定 | 第34-35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整理分类 | 第35-36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提供利用 | 第36-39页 |
5 目前大学生信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39-48页 |
·目前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社会信用意识缺失,缺乏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 第39-40页 |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依据 | 第40页 |
·缺乏建档收集整理标准和信用评估标准,难以实现社会公正 | 第40-41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社会需求不足 | 第41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存在严重区域化现象 | 第41-42页 |
·缺乏构建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经济、技术基础 | 第42-43页 |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队伍业务水平不高 | 第43页 |
·针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问题的对策 | 第43-48页 |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 第43-44页 |
·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有关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重视对大学生信用档案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45页 |
·加大推广宣传,提高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 第45-46页 |
·加快建设步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 第46页 |
·加大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 第46-47页 |
·加强对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