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能源危机 | 第9页 |
·风电的发展 | 第9-12页 |
·风电对电网有功功率和频率的影响 | 第12-13页 |
·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风电机组侧控制技术用于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 | 第13-15页 |
·区域风电场协同配合用于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 | 第15页 |
·储能技术在平抑风电功率的波动方面的应用 | 第15-17页 |
·常规机组协同调控用于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 | 第17-18页 |
·常规机组侧控制技术用于平抑风电功率波动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互联电力系统模型 | 第21-39页 |
·调速器模型 | 第21-25页 |
·汽轮机调速器模型 | 第21-23页 |
·水轮机调速器模型 | 第23-25页 |
·原动机模型 | 第25-27页 |
·汽轮机模型 | 第25-26页 |
·水轮机模型 | 第26-27页 |
·系统功率-频率模型 | 第27-31页 |
·补偿控制模型 | 第31页 |
·两区域互联的TBC—TBC模型 | 第31-32页 |
·两区域互联TBC—TBC模式下AGC系统的原理图 | 第32-37页 |
·考虑机组功率变化率约束的两区域AGC系统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互联两区域模型 | 第39-45页 |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预测模型 | 第39页 |
·滚动优化 | 第39页 |
·反馈较正 | 第39-40页 |
·基于状态空间方程模型的预测控制 | 第40-43页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 第40-41页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测控制的最优解 | 第41-42页 |
·有状态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最优解 | 第42-43页 |
·考虑GRC的两区域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TBC-TBC互联AGC模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两区域水火互联AGC系统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和方法 | 第45-66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电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45-48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45-46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46-48页 |
·两区域PI控制火电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48-50页 |
·两区域PI控制火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48-49页 |
·两区域PI控制火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49-50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火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50-52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火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50-52页 |
·两区域PI控制水火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52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电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52-55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53-54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54-55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火电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55-59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火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55-57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火电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57-59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火互联AGC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 | 第59-65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火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阶跃负荷扰动 | 第59-61页 |
·两区域预测控制水火互联AGC有约束下平抑风电功率扰动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AGC系统在IEEE30节点中的应用 | 第66-73页 |
·IEEE30节点的电力系统中AGC模型的仿真 | 第66-72页 |
·IEEE30节点系统中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AGC模型 | 第66-71页 |
·IEEE30节点系统中AGC模型仿真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研究总结 | 第73-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