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评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2章 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 | 第12-16页 |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 | 第12页 |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2-16页 |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延伸 | 第12-13页 |
·网络舆情并非总是理性 | 第13-14页 |
·网络舆情易被刻意操纵或利用 | 第14-15页 |
·网络舆论的“社会减压阀”作用 | 第15-16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主要方式——以桃江县为例 | 第16-19页 |
·强化舆情管理力度 | 第16页 |
·主动引导网络舆情 | 第16-17页 |
·搭建网络舆情收集平台 | 第17-19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8页 |
·缺乏网络舆情应对专业知识素养 | 第19-22页 |
·主动引导意识不强 | 第19-20页 |
·化危为机意识不够 | 第20页 |
·用语公文化 | 第20-21页 |
·规避负面报道,错失应对良机 | 第21-22页 |
·缺乏舆情引导受众意识 | 第22-25页 |
·新媒体利用率不够,宣传方式、手段陈旧 | 第22-23页 |
·遇负面舆情重删堵、轻疏通 | 第23-24页 |
·舆情解释过多依靠官员和专家话语,缺乏说服力 | 第24-25页 |
·民本意识淡薄,舆情应对制度有待完善 | 第25-28页 |
·民本意识淡薄,官本意识革除不彻底 | 第25-26页 |
·制度因素严重制约政府舆情应对工作 | 第26-28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对策研究 | 第28-40页 |
·加大新兴媒体利用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 第28-30页 |
·开通政务微博,积极主动引导网络舆论 | 第28-29页 |
·加大政务微博辟谣力度,及时发布真相 | 第29页 |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 第29-30页 |
·提升政府舆情理念和媒体素养 | 第30-34页 |
·对待媒体,培养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 | 第30-31页 |
·鼓励和允许网络不同声音存在 | 第31-32页 |
·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媒体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 第32-33页 |
·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和内容 | 第33页 |
·辩证对待危机,树立化危为机意识 | 第33-34页 |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34-36页 |
·辩证认识政府公信力和专家效应问题 | 第34-35页 |
·制约权力运行,规范政府行为 | 第35页 |
·以人为本,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 第35-36页 |
·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 第36页 |
·深化体制改革,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 第36-40页 |
·畅通正常民意反馈渠道 | 第37-38页 |
·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建立公民社会 | 第38页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