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7-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36页 |
1 梨果实发育综述 | 第20-25页 |
·梨果实的基本结构 | 第20页 |
·梨果实的大小发育 | 第20-22页 |
·果实大小与细胞数目、细胞大小的关系 | 第20-21页 |
·果实细胞数目及细胞大小的调控 | 第21页 |
·果实大小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 | 第21-22页 |
·果实发育中的主要激素 | 第22-25页 |
·生长素(IAA) | 第22页 |
·细胞分裂素(BA) | 第22-23页 |
·赤霉素(GA) | 第23-24页 |
·脱落酸(ABA) | 第24页 |
·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 第24-25页 |
·外源激素对果实大小和糖积累的调控 | 第25页 |
2 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运输与糖在果实中的积累 | 第25-28页 |
·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运输 | 第25-26页 |
·糖在果实中的积累 | 第26-28页 |
3 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代谢相关酶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果实蔗糖代谢酶 | 第28-31页 |
·蔗糖转化酶 | 第29-30页 |
·蔗糖合酶 | 第30页 |
·蔗糖磷酸合酶 | 第30-31页 |
·果实山梨醇代谢酶 | 第31-32页 |
·NAD~+依赖型山梨醇脱氢酶(NAD~+-SDH) | 第31-32页 |
·NADP~+依赖型山梨醇脱氢酶(NADP~+-SDH) | 第32页 |
·山梨醇-6-磷酸脱氢酶(S6PDH) | 第32页 |
·山梨醇氧化酶(SOX) | 第32-33页 |
4 果实糖代谢酶基因表达研究 | 第33-34页 |
·荧光定量PCR与内参基因选择 | 第33-34页 |
·果实糖代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34页 |
5 果实大小的“库源”调控 | 第34-35页 |
6 丰水、鸭梨品种概述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运转、分配与积累特性研究 | 第36-58页 |
摘要 | 第36-3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果实样品的采集 | 第37页 |
·梨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梨叶片的~(14)CO_2饲喂与果肉中糖的放射性活度测定 | 第38页 |
·丰水、鸭梨果实糖组分的液相色谱测定 | 第38-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4页 |
·丰水、鸭梨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39-40页 |
·光合产物在丰水、鸭梨果实内的运转分配 | 第40-43页 |
·丰水、鸭梨果实的发育动态 | 第43-44页 |
·丰水、鸭梨糖积累的动态变化 | 第44-47页 |
·丰水、鸭梨果实不同单果重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47-51页 |
·丰水、鸭梨大果与小果发育的动态变化 | 第51-52页 |
·丰水、鸭梨大果与小果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变化 | 第52-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丰水和鸭梨叶片光合特性 | 第54页 |
·丰水和鸭梨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运转与分配 | 第54-55页 |
·丰水和鸭梨果实的发育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55-56页 |
·丰水、鸭梨不同果实大小对果实可溶性糖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56页 |
·采收期对丰水、鸭梨果实糖积累的影响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58-72页 |
摘要 | 第58-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果实样品的采集 | 第59页 |
·内源激素的测定 | 第59-61页 |
·样品提取 | 第59-60页 |
·测定方法 | 第60-61页 |
·外源激素对梨果实幼果的处理 | 第61页 |
·可溶性糖组分的HPLC分析 | 第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丰水、鸭梨大小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激素含量变化 | 第61-64页 |
·丰水、鸭梨激素含量与糖积累的相关性 | 第64-65页 |
·丰水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激素对果实大小与糖积累的调控 | 第65-68页 |
3 讨论 | 第68-71页 |
·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 | 第68-69页 |
·果实中激素含量与果实中的糖积累的关系 | 第69-70页 |
·外源激素对果实大小和糖积累的调控 | 第70-71页 |
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蔗糖与山梨醇代谢酶的变化 | 第72-84页 |
摘要 | 第72-7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3-75页 |
·植物材料 | 第73页 |
·蔗糖相关代谢酶的测定 | 第73-74页 |
·酶的提取 | 第73页 |
·酶的测定 | 第73-74页 |
·山梨醇代谢酶的测定 | 第74-75页 |
·酶的提取 | 第74页 |
·酶的测定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75-77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合酶活性的变化 | 第77-78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磷酸合酶活性的变化 | 第78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NAD~+依赖型山梨醇脱氢酶的变化 | 第78-79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NADP~+依赖型山梨醇脱氢酶的变化 | 第79-80页 |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蔗糖转化酶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80-81页 |
·蔗糖合酶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81-82页 |
·蔗糖磷酸合酶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82页 |
·梨醇脱氢酶与糖积累的关系 | 第82页 |
4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丰水、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与山梨醇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4-108页 |
第一节 梨实时荧光定量PCR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84-98页 |
摘要 | 第84-8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5-90页 |
·梨品种选择与成熟果实样品采集 | 第85页 |
·不同发育阶段梨果实样品的采集 | 第85-86页 |
·梨果实不同部位样品的采集 | 第86页 |
·激素处理及其样品采集 | 第86页 |
·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的合成 | 第86-87页 |
·内参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87-9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 第9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0-97页 |
·梨内参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90-91页 |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的评价 | 第91-97页 |
·geNorm软件分析 | 第91-93页 |
·NormFinder软件分析 | 第93-95页 |
·BestKeeper软件分析 | 第95-97页 |
3 讨论 | 第97页 |
·内参基因的评价对于基因表达研究的必要性 | 第97页 |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 第97页 |
4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二节 丰水、鸭梨果实蔗糖与山梨醇代谢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 | 第98-108页 |
摘要 | 第9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8-100页 |
·梨果实样品采集 | 第98页 |
·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的合成 | 第98-99页 |
·目的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99-10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 第100页 |
·荧光定量数据的计算 | 第10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5页 |
·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VAIV)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100-102页 |
·蔗糖合酶基因(SS)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102-103页 |
·NAD+依赖型山梨醇脱氢酶基因(NAD~--SDH)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103-104页 |
·梨醇-6-磷酸脱氢酶基因(S6PDH)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104-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6页 |
·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VAIV) | 第105页 |
·蔗糖合酶基因(SS) | 第105-106页 |
·山梨醇依赖型脱氢酶基因(NAD~+-SDH) | 第106页 |
·山梨醇-6-磷酸脱氢酶基因(S6PDH) | 第106页 |
4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疏果与树体冠层结构对丰水梨果实大小及糖积累特性的影响 | 第108-134页 |
第一节 疏果对丰水梨果实大小与糖积累的影响 | 第108-117页 |
摘要 | 第108-10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9-110页 |
·试验处理 | 第109页 |
·果实样品的采集 | 第109页 |
·果实糖组分的测定 | 第109页 |
·叶片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109页 |
·叶片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109-110页 |
·统计分析 | 第110页 |
·果实大小与糖组分的测定 | 第11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5页 |
·不同疏果程度对果实大小、硬度及糖组分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不同疏果时期对果实大小、硬度及糖组分的影响 | 第111页 |
·不同疏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单果重的相关性 | 第111-112页 |
·不同疏果程度与疏果时期对果实中不同糖组分占总糖比例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疏果对果台副梢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花后110d重疏果与不疏果(CK)果台副梢叶片超微结构的差异 | 第114-115页 |
3 讨论 | 第115-116页 |
4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不同树体冠层结构对丰水梨果实大小与糖积累特性的影响 | 第117-134页 |
摘要 | 第117-11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8-1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18-120页 |
·冠层图片的拍摄 | 第118-119页 |
·树相指标调查 | 第119页 |
·采样方法 | 第119页 |
·品质分析 | 第119页 |
·果实的糖组分测定 | 第119页 |
·冠层分析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119-120页 |
·树体不同部位相对光照强度的测定 | 第120页 |
·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120页 |
·叶片SPAD值的测定 | 第1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30页 |
·丰水梨两种树形主要冠层特征比较 | 第120-121页 |
·两种树形生长与结果特性的比较 | 第121-122页 |
·两种树形结果特性的比较 | 第122-123页 |
·两种树形果实糖积累特性比较 | 第123-126页 |
·两种树形的果实糖积累与果实大小的关系 | 第126页 |
·两种树形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 | 第126-128页 |
·两种树形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特性测定 | 第128-130页 |
·果台副梢叶片SPAD值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 | 第130页 |
3 讨论 | 第130-133页 |
·两种树形的冠层分布与糖积累水平 | 第130-131页 |
·两种树形果实糖组分的差异 | 第131-132页 |
·两种树形果实大小与糖积累的差异 | 第132页 |
·两种树形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 | 第132-133页 |
4 小结 | 第133-134页 |
全文讨论 | 第134-140页 |
1 不同梨品种间果实的糖积累差异 | 第134页 |
2 梨果实的糖积累与大小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134-136页 |
3 糖代谢酶在梨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 | 第136-137页 |
4 库源调控与梨果实糖积累 | 第137-138页 |
5 RT-qPCR在梨上的应用与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138-140页 |
全文结论 | 第140-142页 |
创新点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6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