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LTE/LTE-A系统性能评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英文縮略语 | 第13-15页 |
1 引言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内容及安排 | 第17-18页 |
2 多天线传输模式 | 第18-29页 |
·LTE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LTE-A技术概述 | 第19-20页 |
·LTE MIMO技术概述 | 第20-27页 |
·传输分集 | 第21-24页 |
·空间复用 | 第24-27页 |
·波束赋形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移动中继 | 第29-38页 |
·应用场景 | 第29-30页 |
·信道模型 | 第30-36页 |
·D2信道 | 第32-34页 |
·D4信道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软频率复用 | 第38-45页 |
·LTE小区间干扰分析 | 第38-39页 |
·干扰协调方案 | 第39-41页 |
·部分频率复用 | 第40页 |
·软频率复用 | 第40-41页 |
·高速铁路场景下的软频率复用方案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系统级仿真方法 | 第45-53页 |
·系统级仿真概述 | 第45页 |
·LTE系统级仿真建模 | 第45-47页 |
·信道传播模型 | 第45-46页 |
·业务模型 | 第46-47页 |
·LTE系统级仿真平台 | 第47-50页 |
·链路测量模块 | 第47-48页 |
·链路性能模块 | 第48-50页 |
·MATLAB并行仿真 | 第50-52页 |
·平台组成 | 第50-51页 |
·平台性能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系统级性能仿真结果 | 第53-67页 |
·传输模式性能比较 | 第54-56页 |
·仿真参数 | 第54页 |
·仿真结果 | 第54-56页 |
·多天线传输模式性能比较 | 第56-59页 |
·仿真参数 | 第56-57页 |
·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SFR性能结果 | 第59-67页 |
·采用不同功率发送比 | 第60-62页 |
·采用不同调度算法 | 第62-64页 |
·采用不同载波频率 | 第64-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A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