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30页 |
1 中药的抗肿瘤研究 | 第12-16页 |
·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 | 第12-14页 |
·国内抗肿瘤中药的应用模式 | 第14-16页 |
2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 | 第16-20页 |
·作用于肿瘤细胞周期 | 第16页 |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第16-17页 |
·促进肿瘤细胞分化 | 第17页 |
·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 第17-18页 |
·逆转多药耐药和抑制微管聚合 | 第18页 |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第18-19页 |
·调节免疫作用 | 第19-20页 |
3 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 | 第20页 |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中药药动学新学说 | 第22-25页 |
4 新藤黄酸的研究概况 | 第25-30页 |
·新藤黄酸的来源 | 第25页 |
·新藤黄酸理化性质 | 第25页 |
·新藤黄酸的提取分离研究 | 第25-26页 |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研究 | 第26-27页 |
·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新藤黄酸对S180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30-42页 |
1 新藤黄酸对S180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 第30-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2 新藤黄酸对S180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 第33-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3 新藤黄酸对肿瘤小鼠的主要脏器病理变化 | 第36-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新藤黄酸对SGC-790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第42-62页 |
1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 | 第42-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2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6-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3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52-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新藤黄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2-7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药物试剂 | 第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实验动物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药物配制 | 第63页 |
·给药方案 | 第63页 |
·血样采集 | 第63页 |
·血浆样品处理 | 第63页 |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建立 | 第63-65页 |
·血药浓度测定 | 第65页 |
·数据处理 | 第6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5-69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65-66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66-67页 |
·精密度和方法回收率 | 第67页 |
·提取回收率 | 第67页 |
·冻融稳定性 | 第67-68页 |
·药动学结果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附录1:新藤黄酸紫外光谱图 | 第78-79页 |
附录2:英文缩略语 | 第79-8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