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氧杂蒽类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进展第12-23页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设计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基于跨键能量转移机理设计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两种机理设计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两种机理设计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论文设想第23-26页
 参考文献第26-31页
第二章 以氧杂蒽为母体构建具有双重荧光发射性能的Cu2+比率型荧光探针第31-51页
   ·引言第31-33页
   ·实验部分第33-36页
     ·仪器第33-34页
     ·试剂第34页
     ·化合物4的合成第34-36页
     ·测定方法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7页
     ·化合物3、4、HBT及DER光谱的比较第36-38页
     ·光谱探讨第38-41页
     ·方法的选择性第41-43页
     ·优化实验条件第43-45页
     ·方法的分析特性第45-46页
     ·样品分析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第三章 以氧杂蒽意为母体构建具有双重荧光发射性能的Hg~(2+)比率型荧光探针第51-69页
   ·引言第51-53页
   ·实验部分第53-55页
     ·仪器第53页
     ·试剂第53页
     ·化合物7的合成第53-55页
     ·测定方法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5页
     ·化合物5、7及HBT光谱的比较第55-57页
     ·光谱探讨第57-60页
     ·方法的选择性第60-63页
     ·优化实验条件第63-64页
     ·方法的分析特性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第四章 基于Cu~(2+)-诱导荧光染料形成分子内螺内酯原理测定Cu~(2+)的研究第69-82页
   ·引言第69-70页
   ·实验部分第70-71页
     ·仪器第70页
     ·试剂第70页
     ·化合物5的合成第70-71页
     ·测定方法第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9页
     ·化合物5与Cu~(2+)络合的特性研究第71页
     ·光谱探讨第71-73页
     ·方法的选择性第73-77页
     ·优化实验条件第77页
     ·方法的分析特性第77-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五章 基于络合物5-Cu~(2+)测定硫化氢的荧光传感体系第82-93页
   ·引言第82-83页
   ·实验部分第83-84页
     ·仪器第83页
     ·试剂第83-84页
     ·化合物5的合成第84页
     ·测定方法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0页
     ·光谱探讨第84-85页
     ·方法的选择性第85-89页
     ·优化实验条件第89页
     ·方法的分析特性第89-90页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结论第93-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5-96页
附录B 合成化合物一览图第96-97页
附录C 部分化合物的表征图第97-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催化实现分子间烯烃碳氧双官能团化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LSC-500螯合树脂吸附癸二酸中铁离子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