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激光技术的发展 | 第8-9页 |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9-14页 |
·多光子电离 | 第10-12页 |
·隧穿电离 | 第12-13页 |
·过垒电离 | 第13-14页 |
·高次谐波 | 第14-17页 |
·高次谐波的发射 | 第14-16页 |
·高次谐波研究的意义和新进展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19-30页 |
·物理理论介绍 | 第19-20页 |
·常用原子势模型 | 第20-22页 |
·软核(Soft-core)势模型 | 第21页 |
·改进的库仑模型 | 第21页 |
·短程势模型 | 第21页 |
·零程势模型 | 第21-22页 |
·含时薛定谔方程描述 | 第22-24页 |
·强场近似描述 | 第24-26页 |
·时频分析(Time-Frequency Analysis)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双色场中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30-39页 |
·双色场中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30-33页 |
·啁啾场中阿秒脉冲的增强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分子高次谐波和椭圆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39-49页 |
·研究分子高次谐波的背景和意义 | 第39页 |
·分子高次谐波产生的理论介绍 | 第39-43页 |
·分子高次谐波和椭圆阿秒脉冲的产生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9-5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