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民族艺术生态发展规律探讨--以《百鸟衣》与《刘三姐》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序论第7-9页
第一章 成为经典的共同机制——文本的自然根性第9-17页
 第一节 《百鸟衣》——以原生态自然性的原初文本为蓝本提炼的经典第9-12页
 第二节 《刘三姐》——文本的两步走第12-17页
第二章 《百鸟衣》与《刘三姐》故事的同源性第17-19页
 第一节 地域生态相同第17页
 第二节 都以真善美为民族艺术真谛的生态文明第17-19页
第三章 民族艺术从民间形态走向文人加工第19-23页
 第一节 从“百鸟衣”到《百鸟衣》——艺术价值的提升第19-21页
 第二节 从“刘三姐”到《刘三姐》——影响力的扩大第21-23页
第四章 同源殊途——两种文人加工方式与两类经典文本的生发第23-37页
 第一节 原初文本潜能的不同第23-28页
  一、 “百鸟衣”传说故事具有成为文字文本经典的潜质第23-26页
  二、 “刘三姐”传说故事具有成为影像文本经典的潜质第26-28页
 第二节 两类经典文本的初成——客体文本的原初潜能与主体文人潜能的对生性实现第28-31页
 第三节 加工方式的不同——野趣与文雅第31-33页
 第四节 外部环境与文本的对生第33-37页
  一、 传播方式的不同及其原因第33-35页
  二、 接受方式的时代变迁第35-37页
第五章 民族艺术的保护——要大众文化也要精英文化第37-43页
 第一节 以融入大众文化来扩大民族艺术的影响范围第37-39页
 第二节 以融入精英文化提高民族艺术的质第39-40页
 第三节 以跨媒介叙事来保护民族艺术第40-41页
 第四节 以超循环路径升华民族艺术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严羽诗学研究
下一篇:中产梦—杜拉拉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