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四)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 第15-17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1. 公共权力 | 第17-18页 |
2. 村级公共权力 | 第18-19页 |
3.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 | 第19页 |
4. 公共权力监督 | 第19-20页 |
5.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 | 第2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 民主政治理论 | 第20-21页 |
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3. 分权制衡理论 | 第22-23页 |
二、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的基本现状 | 第23-28页 |
(一) 村级公共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情况 | 第23-24页 |
1. 村党支部 | 第23页 |
2.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 第23-24页 |
3. 村民委员会 | 第24页 |
(二)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的主要形式及取得的成效 | 第24-25页 |
1.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的主要形式 | 第24-25页 |
2.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的主要成效 | 第25页 |
(三)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28页 |
1. 村级公共权力运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2. 制度相对缺失:村级公共权力监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27-28页 |
三、一种新的村级权力监督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 | 第28-36页 |
(一) 村监委的产生 | 第28-31页 |
1. 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8页 |
2. 现实依据 | 第28-29页 |
3. 产生过程 | 第29-31页 |
(二) 村务监督会员会的内涵和特点 | 第31-32页 |
1. 村监委的概念 | 第31页 |
2. 村监委的特点 | 第31页 |
3.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 第31-32页 |
(三)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 | 第32-33页 |
1. 表达民意,维护村民利益 | 第32-33页 |
2. 监督权力,制约权力集中 | 第33页 |
3. 创新制度,推进民主进程 | 第33页 |
(四)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 第33-36页 |
1. 接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传达党的政策 | 第34页 |
2. 接受村民代表大会赋予的监督权,对村民大会负责 | 第34页 |
3. 监督村委会的运行和活动,制约村委权力 | 第34-35页 |
4. 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广泛联系基层 | 第35页 |
5. 沟通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扩大监督范围 | 第35-36页 |
四、广东省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调查实践 | 第36-47页 |
(一) 广东省的基本概况 | 第36-37页 |
(二) 广东省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状况 | 第37-47页 |
1. 部分地市的典型做法 | 第37-40页 |
2. 主要绩效 | 第40-43页 |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4.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5-47页 |
五、健全广东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一) 针对村集体制度和村干部的对策建议 | 第47-48页 |
1.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 第47页 |
2. 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制度 | 第47-48页 |
3. 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考核制度 | 第48页 |
(二) 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1. 尽快实现广东省村务监督制度的全覆盖 | 第48-49页 |
2.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村务监督形式 | 第49页 |
3. 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威 | 第49-50页 |
4. 创造规范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环境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