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3-29页 |
| ·右心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 ·房间隔缺损时右室的改变 | 第14-15页 |
| ·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的评价 | 第15-29页 |
| ·二维超声心动图 | 第15-16页 |
| ·M 型超声心动图 | 第16页 |
| ·频谱多普勒超声 | 第16-17页 |
| ·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 | 第17-18页 |
| ·声学定量检查(acoustic quantification, AQ)技术 | 第18-19页 |
| ·右心系统声学造影 | 第19-20页 |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 | 第20-21页 |
| ·三维经食管超声(TEE) | 第21-22页 |
|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olor Kinesis, CK) | 第22-23页 |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 | 第23-24页 |
| ·速度矢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 VVI) | 第24-25页 |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 VFM) | 第25-26页 |
| ·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TAPSE) | 第26-27页 |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issue motion annular displacement,TAMD) | 第27-29页 |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9页 |
| ·对象 | 第29页 |
| ·排除标准 | 第29页 |
| ·仪器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1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31-32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2-38页 |
| ·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32页 |
| ·各组间右室形态的改变 | 第32-33页 |
| ·ASD 各组与对照组右室功能改变比较 | 第33-36页 |
| ·三尖瓣环位移与 RVEF 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8-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