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两个证据规定》中实物证据排除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一) 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二) 积极意义 | 第14-16页 |
二、 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类型化分析 | 第16-22页 |
(一) 收集提供证据时应当遵循“原始证据原则” | 第16-18页 |
(二) 瑕疵证据补正或合理解释的原则 | 第18-21页 |
(三) 取证程序违法的非法证据排除条件和情形 | 第21-22页 |
三、 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及成因 | 第22-33页 |
(一) 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 | 第22-29页 |
(二) 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缺陷的成因 | 第29-33页 |
四、 对完善实物证据排除制度的探索 | 第33-43页 |
(一) 对“原始证据规则”相对排除情形的限制 | 第33-34页 |
(二) 对瑕疵证据的“补正”或“合理解释”原则的补充 | 第34-37页 |
(三) 取证程序违法的排除情形 | 第37-39页 |
(四) 非法言词证据所取得的“毒树之果”应予以排除 | 第39-40页 |
(五) 排除实物证据的程序构建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