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引言 | 第16-25页 |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四、论文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 第24-25页 |
第一章 近代中国推行司法官考试的动因 | 第25-43页 |
一、清末官制改革与学堂选官的推行 | 第28-29页 |
二、废除领事裁判权与收回司法主权 | 第29-34页 |
三、法学教育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 第34-37页 |
四、司法独立的内在需要 | 第37-39页 |
五、成立各级审判机构急需选任审判人员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司法官考试的开启:清末法官考试 | 第43-83页 |
一、法官考试的制度构成 | 第44-59页 |
(一) 应试资格 | 第44-47页 |
(二) 考试任用程序 | 第47-51页 |
(三) 考试组织机构 | 第51-52页 |
(四) 考试纪律(关防) | 第52-53页 |
(五) 考试时间安排 | 第53页 |
(六) 考试分数的核定 | 第53-54页 |
(七) 考试科目与内容 | 第54页 |
(八) 考试合格人员的授职与分发 | 第54-56页 |
(九) 考试的经费开支 | 第56页 |
(十) 法律学堂毕业学员改用法官办法 | 第56-57页 |
(十一) 考试合格人员任职后的相关制度 | 第57-59页 |
二、第一次法官考试的举行 | 第59-68页 |
(一) 考前组织与考试的开展 | 第60-64页 |
(二) 考试内容与试题 | 第64-66页 |
(三) 考试录取结果 | 第66-68页 |
三、法官考试之评析 | 第68-81页 |
(一) 法官考试的制度特征 | 第68-72页 |
(二) 法官考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 第72-76页 |
(三) 第一次法官考试及其录取结果的评价 | 第76-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三章 司法官考试的承继与改造:北洋政府时期司法官考试 | 第83-134页 |
一、司法官考试的制度构成 | 第84-93页 |
(一) 关于甄拔司法人员的规定 | 第84-85页 |
(二) 考试资格 | 第85-88页 |
(三) 考试程序(次第) | 第88-89页 |
(四) 考试典试机构 | 第89-90页 |
(五) 考试科目与考试方式 | 第90-91页 |
(六) 考试成绩核定 | 第91页 |
(七) 广州国民政府的法官考试制度 | 第91-93页 |
二、司法官考试制度的评价 | 第93-96页 |
三、对清末法官考试制度的沿袭与改造 | 第96-99页 |
四、司法官考试的举行 | 第99-112页 |
(一) 司法官考试的甄录试与初试 | 第99-104页 |
(二) 司法官考试的再试 | 第104-105页 |
(三) 司法官考试的评价 | 第105-112页 |
五、司法官考试的配套措施:司法官培训 | 第112-132页 |
(一) 司法讲习所 | 第113-124页 |
(二) 司法储才馆 | 第124-129页 |
(三) 司法官培训的意义 | 第129-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四章 司法官考试的创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官考试 | 第134-181页 |
一、司法官考试的制度构成 | 第135-145页 |
(一) 考试资格 | 第135-137页 |
(二) 考试组织机构 | 第137-139页 |
(三) 考试程序 | 第139页 |
(四) 考试科目与内容 | 第139-141页 |
(五) 初试及格人员学习规则 | 第141-142页 |
(六) 考试成绩的核算 | 第142-143页 |
(七) 司法官考试制度的施行规则 | 第143-145页 |
二、司法官考试制度设计上的创新 | 第145-152页 |
三、司法官考试的全面铺开 | 第152-165页 |
(一) 司法官考试的举行与录取概况 | 第152-154页 |
(二) 司法官考试的初试 | 第154-157页 |
(三) 国民政府第三届法官考试 | 第157-160页 |
(四) 1935 年司法官考试再试 | 第160-161页 |
(五) 《司法官考试条例》施行后的司法官考试 | 第161-163页 |
(六) 司法官临时考试的举行——以1935 年临时司法官考试为例 | 第163-165页 |
四、司法官考试的评价 | 第165-170页 |
(一) 司法官考试所体现的制度价值与社会价值 | 第165-168页 |
(二) 司法官考试在实践中凸显的不足 | 第168-170页 |
五、司法官考试的配套措施:法官训练所的司法培训 | 第170-179页 |
(一) 法官训练所章程 | 第171-172页 |
(二) 法官训练所的办班情况 | 第172-174页 |
(三) 法官训练活动之利与弊 | 第174-179页 |
小结 | 第179-181页 |
第五章 司法官考试的影响与现代启示 | 第181-202页 |
一、司法官考试的得与失 | 第181-184页 |
二、司法官考试与司法官的素质 | 第184-193页 |
(一) 近代国人关于司法官素质的认识 | 第185-188页 |
(二) 近代司法官考试对司法官素质的要求 | 第188-193页 |
三、司法官考试与司法党化问题 | 第193-199页 |
四、司法官考试对当前司法考试改革的启示 | 第199-202页 |
致谢 | 第202-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