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虫草属真菌开发应用概况 | 第9-10页 |
·虫草在医药、食品、保健品方面的应用 | 第9页 |
·虫草在调节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9-10页 |
·虫草属真菌无性型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虫草采集和无性型分离 | 第10-11页 |
·虫草无性型确证 | 第11-12页 |
·虫草属真菌的人工培养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虫草属真菌人工培养子实体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虫草属真菌子实体的人工培养条件和环境因素 | 第13-15页 |
·虫草属真菌菌株的遗传背景因素 | 第15页 |
·虫草菌侵染寄主昆虫的机制和途径 | 第15-16页 |
·虫草属真菌交配型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台湾虫草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2 引言 | 第18-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菌种及其来源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的培养基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菌种活化 | 第21页 |
·菌种的筛选 | 第21页 |
·菌种液体摇瓶培养基的筛选 | 第21页 |
·摇瓶种子制备及最佳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21-22页 |
·固体培养料的配制和灭菌 | 第22页 |
·接种与培养 | 第22页 |
·不同因素和培养条件对台湾虫草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22-23页 |
·台湾虫草子实体培养条件响应面优化 | 第23-24页 |
·最适培养条件的栽培验证 | 第24-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平板法筛选菌株 | 第25页 |
·液体摇瓶培养基的筛选 | 第25-26页 |
·液体摇瓶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时间确定 | 第26-27页 |
·不同因素和培养条件对台湾虫草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27-33页 |
·不同固体基质栽培料对台湾虫草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栽培营养液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栽培营养液pH值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营养液量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接种量对菌丝、原基、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培养温度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光照时间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光质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试验菌株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33页 |
·子实体培养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 第33-37页 |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34-35页 |
·台湾虫草子实体培养条件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第35-37页 |
·菌株 RCEF0868 人工培养台湾虫草子实体工艺的确立 | 第37-40页 |
5 讨论 | 第40-44页 |
·子实体、子座和孢梗束 | 第40页 |
·培养试验栽培菌株 | 第40页 |
·菌种液体摇瓶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时间 | 第40-41页 |
·影响台湾虫草子实体形成的因素和培养条件 | 第41-42页 |
·子实体培养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