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复合添加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调质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课题难点 | 第15-16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引言 | 第17页 |
·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 第17-21页 |
·钢的淬火 | 第18-19页 |
·钢的回火 | 第19-21页 |
·低温用钢研究现状 | 第21页 |
·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1-24页 |
·基本元素的作用 | 第21-22页 |
·所添加元素的作用 | 第22-24页 |
·主要指标和试验技术 | 第24-30页 |
·性能指标要求 | 第24页 |
·研究涉及的试验手段 | 第24-30页 |
·热力物理模拟技术 | 第24-25页 |
·淬透性试验 | 第25-26页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26-27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27-28页 |
·萃取复型 | 第28页 |
·能谱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性能参数的测定及试验工艺方案的制定 | 第30-44页 |
·引言 | 第30页 |
·热模拟试验及CCT曲线 | 第30-31页 |
·加热时奥氏体相变温度Ac_3的测定 | 第30-31页 |
·CCT曲线 | 第31页 |
·末端淬火曲线及淬透层深度 | 第31-37页 |
·淬火工艺设计 | 第32-33页 |
·升温时不同温度端淬 | 第32页 |
·降温时不同温度端淬 | 第32-33页 |
·淬火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比例试验 | 第33-34页 |
·各个参数的计算过程 | 第34-35页 |
·淬火后的硬度检测 | 第35-37页 |
·降温试样的端淬曲线 | 第37页 |
·板材淬火后厚度方向上硬度的变化 | 第37-38页 |
·试验钢的原始组织及晶粒度 | 第38-40页 |
·试验钢的原始组织 | 第38-39页 |
·截距法测量试验钢的晶粒度 | 第39-40页 |
·试验工艺图 | 第40-42页 |
·淬火温度试验工艺图 | 第40-41页 |
·淬火保温时间试验工艺图 | 第41页 |
·回火温度试验工艺图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不同工艺下组织分析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 | 第44-46页 |
·淬火保温时间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回火温度的影响 | 第47-51页 |
·通过金相分析探讨淬火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实验总结与计划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调质后试验钢的性能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页 |
·硬度 | 第54页 |
·拉伸性能 | 第54-55页 |
·冲击韧性 | 第55页 |
·组织与性能分析 | 第55-60页 |
·XRD测定相组成 | 第55-56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6-58页 |
·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