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预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燃烧室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燃烧室设计方法国内外进展 | 第14-17页 |
| ·燃烧室化学反应器特征网络构建的国内外进展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燃烧室设计一维流场特征分析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一维分析软件 Chemkin 及各反应器介绍 | 第20-23页 |
| ·Chemkin 软件结构介绍 | 第20-21页 |
| ·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模型 PSR 介绍 | 第21-22页 |
| ·柱塞流反应器数学模型 PFR 介绍 | 第22页 |
| ·其他反应器 | 第22页 |
| ·反应机理介绍 | 第22-23页 |
| ·燃烧室流场一维设计方法的确定 | 第23页 |
| ·燃烧室主要区域的建模分析 | 第23-25页 |
| ·燃烧室前部区域的分析 | 第24页 |
| ·燃烧室中部区域的分析 | 第24-25页 |
| ·燃烧室后部掺混区的分析 | 第25页 |
| ·燃烧室特征长度的确定 | 第25-31页 |
| ·燃烧室计算网络图的构建 | 第25-26页 |
| ·有效长度参照物的选取 | 第26-27页 |
| ·燃烧室流场特征研究及最佳配气比的确定 | 第27-29页 |
| ·燃烧室燃烧区域长度的计算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燃烧室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32-40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2-33页 |
| ·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 | 第33-34页 |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34-36页 |
| ·离散相模型 | 第36-37页 |
| ·颗粒轨道模型 | 第36页 |
| ·雾化喷嘴模型 | 第36-37页 |
| ·燃烧室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 ·算法 | 第37-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燃烧室燃烧流场的三维周期性拓展分析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燃烧室建模及网格化分 | 第40-42页 |
| ·燃烧室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 ·燃烧室的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 ·火焰筒壁各孔大小的确定 | 第42页 |
| ·非预混燃烧的预处理 | 第42-44页 |
| ·流场的评定参数 | 第44-45页 |
| ·燃烧效率 | 第44页 |
| ·出口温度场均匀性 | 第44-45页 |
| ·壁面温度分布 | 第45页 |
| ·火焰长度 | 第45页 |
| ·火焰筒壁孔各参数及旋流器旋流角的确定 | 第45-50页 |
| ·主燃孔位置确定 | 第45-47页 |
| ·旋流角同向或异向流场比较 | 第47-48页 |
| ·内侧旋流器旋流角角度确定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燃烧室燃烧流场的三维全尺寸校核 | 第51-66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燃烧室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 ·改变两级旋流器通流面积比对燃烧效果的影响 | 第52-57页 |
| ·燃油流场速度场对比 | 第52-53页 |
| ·燃油流场温度场对比 | 第53-56页 |
| ·燃油流场火焰筒壁面温度对比 | 第56页 |
| ·火焰长度对比 | 第56-57页 |
| ·湍流燃烧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 ·温度场分析 | 第58-59页 |
| ·速度场分析 | 第59-60页 |
| ·NOx 排放分析 | 第60页 |
| ·燃烧室 NOx 排放分析 | 第60-64页 |
| ·初步网络图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细化调整后网络图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燃烧室流场优化设计方法的形成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