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导论 | 第16-37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农村信贷抵押品的缺失与农村产权模糊问题 | 第16-17页 |
·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7-18页 |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有待财政政策与制度的支持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21-33页 |
·关于信贷配给的研究 | 第21-24页 |
·关于担保问题的研究 | 第24-27页 |
·关于农村土地交易的研究 | 第27-30页 |
·关于政府干预担保的必要性和效应的研究 | 第30-3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33-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论文的分析框架 | 第34-35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35-37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35-36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36-37页 |
2 农村信贷担保的相关理论与现实环境 | 第37-69页 |
·农村抵押担保的运行模式 | 第37-43页 |
·农村抵押担保的相关概念阐释 | 第37-39页 |
·农村抵押担保的典型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权为例 | 第39-43页 |
·农村信用担保及其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3-53页 |
·信用与农村信用担保 | 第43-45页 |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模式 | 第45-52页 |
·农村信用担保模式的比较 | 第52-53页 |
·基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 | 第53-61页 |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与农村信贷子系统 | 第53-56页 |
·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担保之间的互动机理 | 第56-58页 |
·农村信用体系与农村信贷担保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8-60页 |
·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信贷担保之间的作用关系 | 第60-61页 |
·农村信贷担保的运行环境分析 | 第61-69页 |
·农村信贷供给的现状与基本框架 | 第61-66页 |
·农村信贷需求的现状与总体特征 | 第66-67页 |
·我国农村信贷供求失衡的根源分析 | 第67-69页 |
3 农村信贷担保中的政府财政行为分析 | 第69-93页 |
·农村信贷担保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 第69-75页 |
·农业生产领域的市场失灵 | 第70-71页 |
·农村信贷方面的市场失灵问题 | 第71-72页 |
·农村信贷担保具有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性质 | 第72-73页 |
·农村信贷担保市场失灵与政府财政介入 | 第73-75页 |
·财政支持农村信贷担保的行为与效果分析 | 第75-82页 |
·财政推动农地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的行为分析 | 第75-79页 |
·政府财政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博弈关系 | 第79-82页 |
·农村信贷担保中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 第82-93页 |
·农村信贷担保发展中各级政府间的财力水平竞争 | 第82-85页 |
·农村信贷担保政策执行中的政府间财政博弈问题 | 第85-88页 |
·不同级次政府财政手段对农村信贷担保的影响 | 第88-93页 |
4 财政支持农村信贷担保的比较与启示 | 第93-115页 |
·支持农村信贷及担保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比较 | 第93-100页 |
·美国农业信贷体系中与担保有关的信贷政策 | 第93-97页 |
·日本的农村信用担保保险制度 | 第97-99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99-100页 |
·对中小企业(含农村企业)担保的财政政策与借鉴 | 第100-107页 |
·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 第101-103页 |
·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 第103-104页 |
·德国的中小企业净资产援助 | 第104-105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105-107页 |
·农村土地抵押融资制度及经验 | 第107-115页 |
·美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 | 第107-110页 |
·德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 | 第110-112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112-115页 |
5 解决农村抵押担保融资问题的财政对策分析 | 第115-143页 |
·我国农村抵押担保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15-117页 |
·农村动产抵押品范围偏窄 | 第115-116页 |
·农村部分抵押品有效性的缺失 | 第116页 |
·农村抵押品的评估和登记机构有待健全 | 第116页 |
·若干现实条件的约束 | 第116-117页 |
·农村产权抵押制度建设与相关财政手段的运用 | 第117-133页 |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 | 第117-118页 |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基本程序——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为例 | 第118-120页 |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的改革重点 | 第120-123页 |
·完善农地流转中的财政法律制度建设 | 第123-125页 |
·基于双边市场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财政补偿路径 | 第125-129页 |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相关配套措施中的财政支持问题 | 第129-131页 |
·构建农地金融市场组织,发展中国特色的农地金融制度 | 第131-133页 |
·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建立农村抵押品替代机制 | 第133-143页 |
·协调“银农”关系,适当增加对涉农贷款利率的财政补贴 | 第134-137页 |
·引导农户及农村企业联保贷款,增强抵押效率和抵押品的透明度 | 第137-140页 |
·创新财政手段,以财政补贴担保替代财产的抵押 | 第140-143页 |
6 支持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财政对策思考 | 第143-171页 |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沿革与现状 | 第143-149页 |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3-144页 |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描述——来自于辽宁省的相关调查 | 第144-147页 |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7-149页 |
·农村信用担保产品的供给主体与效率问题 | 第149-154页 |
·农村信用担保产品的供给主体分析 | 第149-151页 |
·不同主体对农村信用担保产品供给效率的分析 | 第151-154页 |
·财政支持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基本渠道 | 第154-157页 |
·财政直接参与农村信用担保的供给 | 第154-155页 |
·运用补贴和贴息手段降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 第155-157页 |
·“两主一辅”模式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与财政功能分析 | 第157-171页 |
·农村政策性(再)担保机构的运作及财政功能 | 第158-162页 |
·农村新型互助性担保机构的运作及财政功能 | 第162-167页 |
·农村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及财政功能 | 第167-171页 |
7 构建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的财政视角分析 | 第171-194页 |
·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支持问题 | 第171-176页 |
·政府财政介入农业保险的阶段划分 | 第171-172页 |
·财政对农业保险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72-173页 |
·不同农业保险模式对财政投入的需求 | 第173-174页 |
·农业保险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174-176页 |
·政策建议 | 第176页 |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支持问题 | 第176-180页 |
·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建立征信体系 | 第176-178页 |
·农村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财政配合 | 第178-179页 |
·构建农村信用担保的财政监督机制 | 第179-180页 |
·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对策 | 第180-183页 |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进程 | 第180-181页 |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要点 | 第181-183页 |
·财政资金来源与运作模式: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的构建 | 第183-194页 |
·支农视角下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的财政资金来源 | 第183-186页 |
·建立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的财政、金融资金整合 | 第186-191页 |
·农村信贷担保综合体系的资金运作模式 | 第191-19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94-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4页 |
后记 | 第204-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