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 ·肿瘤标志物 | 第11-13页 |
| ·免疫传感器 | 第13-15页 |
| ·免疫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 | 第13页 |
| ·免疫传感器的主要类型 | 第13-15页 |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3-14页 |
| ·光学免疫传感器 | 第14-15页 |
| ·微质量免疫传感器 | 第15页 |
| ·热量检测免疫传感器 | 第15页 |
| ·多组分免疫分析检测 | 第15-17页 |
| ·多标记物分析模式 | 第16页 |
| ·空间分辨分析模式 | 第16-17页 |
| ·纳米材料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纳米金胶粒子 | 第17-18页 |
| ·介孔二氧化硅 | 第18页 |
| ·氧化石墨烯 | 第18页 |
| ·量子点 | 第18-19页 |
| ·本论文基本思路及目的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基于磁性介孔材料负载抗体的化学发光法双组份检测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仪器 | 第25-26页 |
| ·磁性纳米介孔免疫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 ·信号放大型免疫探针的制备 | 第27-28页 |
| ·对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同时免疫检测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最佳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同时免疫检测 | 第30-31页 |
| ·交叉干扰反应 | 第31-32页 |
|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32页 |
| ·实际样品分析与对比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化学发光法双组份检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 | 第36-50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 ·试剂 | 第37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磁性纳米介孔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37页 |
| ·氧化石墨烯信号放大免疫探针的制备 | 第37-39页 |
| ·对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同时免疫检测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40-41页 |
| ·最佳条件优化 | 第41-43页 |
|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 | 第43-44页 |
|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同时免疫检测 | 第44-45页 |
| ·交叉干扰实验 | 第45-46页 |
|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46页 |
| ·实际样品分析与对比 | 第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硫化镉量子点增敏的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同时测定 | 第50-64页 |
| ·引言 | 第50-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 ·试剂 | 第51页 |
| ·仪器 | 第51页 |
| ·免疫磁珠的制备 | 第51-52页 |
| ·CdS/SBA-15免疫探针的制备 | 第52-53页 |
| ·对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同时免疫检测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 ·最佳条件优化 | 第54-56页 |
| ·CdS量子点对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 | 第56-57页 |
| ·CdS量子点对化学发光的增敏的机理探讨 | 第57-58页 |
|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免疫分析 | 第58-59页 |
| ·交叉干扰实验 | 第59-60页 |
|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60页 |
| ·实际样品分析与对比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附录 论文图表索引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