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第18-20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20-28页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第21-27页
  二、有关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第27页
  三、研究评述第27-28页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第28-30页
  一、研究目标第28-29页
  二、研究内容第29-30页
  三、概念界定第30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30-32页
  一、研究思路第30-32页
  二、研究方法第32页
  三、数据来源第32页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32-34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32页
  二、不足之处第32-34页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第34-44页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内涵及原则第34-38页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34-35页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35-37页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37-38页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第38-40页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第38页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第38-39页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差异性第39页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第39页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第39-40页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第40-44页
  一、制度安排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功能第40-41页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制度安排第41-44页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第44-61页
 第一节 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第44-47页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的主要思路第44页
  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6页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的方法第46-47页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47-59页
  一、建立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第47-48页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及构成第48-50页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选择和设置第50-56页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第56-59页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第59-61页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概念界定第59页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第59-61页
第四章 江苏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划分第61-81页
 第一节 江苏省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第61-64页
  一、人口状况第61页
  二、经济发展水平第61-62页
  三、资源禀赋及利用第62-63页
  四、生态环境第63-64页
 第二节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第64-73页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第64页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第64-65页
  三、区域经济的偏离测度方法第65-66页
  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第66-73页
 第三节 基于主成分模型下的江苏省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73-78页
  一、江苏省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第73-76页
  二、江苏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的测算结果第76-78页
 第四节 基于系统聚类法下的江苏省区域的划分第78-81页
  一、系统聚类法分析步骤第78页
  二、江苏区域的划分结果第78-81页
第五章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第81-101页
 第一节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第81-97页
  一、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第81-85页
  二、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第85-93页
  三、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分析第93-97页
 第二节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研究第97-98页
  一、测算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意义第97页
  二、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测算结果及分析第97-98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一、第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98-99页
  二、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99页
  三、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99-101页
第六章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第101-111页
 第一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第101-102页
 第二节 江苏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第102-106页
  一、生产力合理布局第102-103页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103页
  三、区域协作发展第103-104页
  四、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第104页
  五、制度不断完善第104-106页
 第三节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第106-111页
  一、第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第107-108页
  二、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第108-110页
  三、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第110-111页
第七章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与政策设计第111-126页
 第一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第111-118页
  一、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框架第112-114页
  二、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框架第114-116页
  三、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制度框架第116-118页
 第二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第118-126页
  一、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第118-121页
  二、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第121-123页
  三、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第123-126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26-13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26-129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虾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