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一种通用UHF RFID读写模块及其柔性接口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射频识别的发展状况第12-14页
   ·UHF RFID核心要点与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技术第14-16页
     ·超高频射频技术的核心技术要点第14-15页
     ·UHF RFID模块开发拟解决的问题第15-16页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要点以及论文整体框架架构第16-18页
     ·论文研究主要技术要点第16页
     ·论文架构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UHF RFID工作原理与通信标准协议分析第18-29页
   ·RFID读写器的工作原理第18-21页
     ·电感耦合原理第18-19页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实现方式第19-21页
   ·IS018000-6B通信协议简介第21页
   ·EPC C1G2通信协议第21-27页
     ·EPC C1G2通信协议的发展情况第22页
     ·EPC C1G2协议构成第22页
     ·读写模块和电子标签间的数据交互方法第22-25页
     ·标签的状态以及读写器对标签的基本操作第25-27页
   ·UHF RFID技术通用标准分析第27-28页
     ·IS018000-6C和IS018000-6B标签防碰撞算法比较第27页
     ·IS018000-6C和IS018000-6B标准通信效果测试比较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UHF RFID读写模块电子电路搭建方案与实现第29-48页
   ·读写模块电子电路整体架构组成第29-32页
     ·读写模块主控芯片的确定第29-30页
     ·超高频部分射频芯片的选取第30-32页
   ·读写模块设计框架与硬件具体实现第32-45页
     ·主控单元部分电子电路开发第33-35页
     ·射频部分电子电路开发第35-42页
     ·整个读写模块电源部分设计第42-44页
     ·主控芯片和射频芯片间的电路连接第44-45页
   ·PCB布线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AS3992的UHF RFID读写模块软件开发第48-70页
   ·射频芯片通信方式第48-53页
     ·数据传递方向为AS3992到主控芯片的数据传输第49-51页
     ·数据接收部分正常模式传输第51-52页
     ·射频芯片与主控芯片的通信模式第52-53页
   ·系统程序架构第53-64页
     ·改进的防碰撞算法功能实现第55-59页
     ·射频识别操作主要功能及具体实现第59-64页
   ·系统串口通信数据格式第64-69页
     ·常用系统通讯数据格式第64页
     ·常用系统通讯数据格式第64-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UHF RFID读写模块串口部分软件开发第70-77页
   ·上位机串口部分软件实现第70-74页
     ·串口配置部分第71页
     ·收发模块部分第71页
     ·射频芯片寄存器读写部分第71-72页
     ·通信协议设置部分第72-73页
     ·对标签内存空间读写、锁定、灭活部分第73页
     ·标签EPC关联产品信息应用部分第73-74页
   ·功能具体实现第74-76页
     ·软硬件版本查询和天线开关控制第74页
     ·射频芯片寄存器设置第74-75页
     ·标签读写、锁定以及灭活功能第75页
     ·标签EPC关联产品操作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UHF RFID射频模块性能调试第77-89页
   ·模块硬件测试部分第77-81页
     ·时钟输出信号测试环节第78-79页
     ·平衡变压器端信号测试第79-80页
     ·天线接口处处信号测试第80页
     ·接收端平衡变压器单端信号测试第80-81页
   ·软件测试第81-88页
     ·多标签读取测试第81-87页
     ·单标签读写测试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课题总结第89页
   ·课题待研究问题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存储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法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社会群体搜索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