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位浅孔钻容屑槽结构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可转位浅孔钻简介及加工特点 | 第10-11页 |
| ·可转位浅孔钻应用背景及容屑槽设计原则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硬质合金可转位浅孔钻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麻花钻结构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 ·钻头刚度、容屑槽与排屑性能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15页 |
| ·可转位浅孔钻排屑性能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页 |
| ·各大刀具公司在可转位浅孔钻方面的开发应用 | 第15-17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任务 | 第17-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可转位浅孔钻结构分析 | 第20-26页 |
| ·典型的可转位浅孔钻结构 | 第20-22页 |
| ·刀杆结构 | 第20-21页 |
| ·可转位刀片及其夹紧方式 | 第21-22页 |
| ·冷却液供给系统 | 第22页 |
| ·容屑槽结构 | 第22-23页 |
| ·容屑槽的偏心距分析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硬质合金可转位浅孔钻排屑问题探讨 | 第26-38页 |
| ·钻削的切屑变形与切屑形成 | 第26-28页 |
| ·钻刃上各个点的切削变形情况 | 第26-27页 |
| ·切屑的变形系数及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 ·积屑瘤的形成 | 第28页 |
| ·切屑的形成 | 第28-34页 |
| ·平直前面上切屑的运动 | 第29-31页 |
| ·可转位浅孔钻切屑形状的基本特点 | 第31-33页 |
| ·可转位浅孔钻切屑形状的变化及其条件 | 第33-34页 |
| ·切屑控制与断屑 | 第34-37页 |
| ·对切屑的要求 | 第35页 |
| ·合理断屑的措施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钻杆刚度有限元分析 | 第38-45页 |
| ·ANSYS分析(一) | 第38-41页 |
| ·ANSYS分析(二)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钻削实验 | 第45-59页 |
| ·实验方案 | 第45页 |
| ·实验设备 | 第45-47页 |
| ·实验参数 | 第47-48页 |
| ·试验结果 | 第48-56页 |
| ·试验总结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总结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