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1 绪论 | 第17-44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7-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和架构 | 第22-28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新能源相关理论及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 第31-35页 |
·新能源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新能源定义 | 第31页 |
·新能源概况 | 第31-33页 |
·新能源汽车定义 | 第33页 |
·企业战略理论 | 第33-35页 |
·战略 | 第33-34页 |
·企业战略 | 第34-35页 |
·相关战略工具 | 第35-44页 |
·战略分析工具 | 第35-39页 |
·战略选择工具 | 第39-42页 |
·战略实施工具 | 第42-44页 |
2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44-62页 |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研发现状 | 第44-47页 |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种类及优缺点分析 | 第47-54页 |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状及趋势 | 第54-62页 |
·国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状及趋势 | 第54-60页 |
·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状及趋势 | 第60-62页 |
3 上海通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基础条件分析 | 第62-100页 |
·宏观环境及产业政策分析 | 第62-67页 |
·国内外宏观环境分析 | 第62-65页 |
·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 第65-67页 |
·上海通用汽车新能源汽车现状 | 第67-70页 |
·环境分析 | 第70-79页 |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第70-71页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71-73页 |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73-76页 |
·技术环境分析 | 第76-78页 |
·自然环境分析 | 第78-79页 |
·SWOT 分析 | 第79-93页 |
·优势分析 | 第79-83页 |
·劣势分析 | 第83-86页 |
·机会分析 | 第86-88页 |
·威胁分析 | 第88-93页 |
·波特五力结构分析 | 第93-97页 |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93-94页 |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94-95页 |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95页 |
·替代品的威胁 | 第95-96页 |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第96-97页 |
·GE 矩阵分析 | 第97-100页 |
·确定评价因素及每个因素权重 | 第97-98页 |
·矩阵分析 | 第98-100页 |
4 上海通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设计 | 第100-122页 |
·战略宗旨及指导方针 | 第100-105页 |
·战略宗旨 | 第100-101页 |
·战略指导方针 | 第101-105页 |
·总战略设计及战略目标 | 第105-109页 |
·总战略设计 | 第105-106页 |
·战略目标制定 | 第106-109页 |
·职能分战略设计 | 第109-116页 |
·技术研发分战略 | 第110-111页 |
·新能源人才分战略 | 第111页 |
·营销分战略 | 第111-116页 |
·上海通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任务 | 第116-122页 |
·迅速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性价比 | 第116-118页 |
·加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营销 | 第118-119页 |
·注重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第119页 |
·加强纯电动技术的研发及引进吸收 | 第119-120页 |
·调整产品结构,形成新能源车型差异化竞争优势 | 第120-122页 |
5 上海通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122-130页 |
·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凝聚力 | 第122-123页 |
·建立健全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 第123-125页 |
·进一步加强公司执行力文化建设 | 第125-126页 |
·不断增强组织的研发创新能力 | 第126-130页 |
6 结论 | 第130-13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13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2-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