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16-18页 |
·香豆素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23-25页 |
·“点击化学”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 第25-27页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由柚皮苷半合成黄酮醇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合成路线的确定 | 第31-32页 |
·过氧丙酮(DMDO)氧化法合成黄酮醇路线的确定 | 第31-32页 |
·Algar-Flynn-Oyamada(AFO)反应合成橙酮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条件与取代基活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间歇式滴加过硫酸氢钾水溶液对合成黄酮醇产率的影响 | 第33页 |
·AFO法生成橙酮的机理讨论 | 第33-34页 |
·反应温度对橙酮产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双氧水对橙酮产率的影响 | 第35页 |
·橙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 第35页 |
·谱图解析 | 第35-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新型黄酮醇糖缀合物的“点击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43-64页 |
·引言 | 第43页 |
·系列黄酮醇糖缀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43-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合成方法讨论 | 第45-47页 |
·谱图分析 | 第47-49页 |
·黄酮醇糖缀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分析 | 第49-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6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1页 |
·实验步骤 | 第5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新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系列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香豆素合成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 第66页 |
·双吡咯合成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 第66-68页 |
·含异戊烯基和法尼烯基香豆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68页 |
·谱图分析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实验步骤 | 第70-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新型香豆素糖苷及其糖缀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荧光性能研究 | 第74-89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系列香豆素糖苷及其糖缀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75-76页 |
·香豆素糖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75页 |
·香豆素糖缀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75-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合成方法的讨论 | 第76-78页 |
·谱图分析 | 第78-79页 |
·荧光性能的研究 | 第79-81页 |
·实验部分 | 第81-8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81页 |
·实验步骤 | 第81-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3-104页 |
附录B 合成的新化合物一览表 | 第104-107页 |
附录C 合成的化合物的谱图 | 第107-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