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已实现波动率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导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已实现波动率估计 | 第13-14页 |
·已实现波动率动态依赖性 | 第14-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2.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简介 | 第18-24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概述 | 第18-21页 |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第18-19页 |
·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 | 第19页 |
·股指期货与股票的区别 | 第19-20页 |
·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者 | 第20-21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介绍 | 第21-22页 |
·风险控制制度 | 第22-23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展望 | 第23-24页 |
3. 已实现波动率估计 | 第24-33页 |
·简单离散模型 | 第24-26页 |
·波动率估计的取样频率 | 第26-29页 |
·连续模型 | 第26页 |
·市场微观结构噪音的影响 | 第26-27页 |
·市场微观结构噪音的处理 | 第27-28页 |
·实证分析 | 第28-29页 |
·已实现波动率分解 | 第29-33页 |
·基本模型假设 | 第29-30页 |
·已实现变差度量 | 第30-31页 |
·已实现波动率分解 | 第31-32页 |
·跳跃波动率分解 | 第32-33页 |
4.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已实现波动率特征分析 | 第33-44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33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率特征 | 第33-3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7页 |
·自相关性检验 | 第37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率均值结构突变研究 | 第37-44页 |
·基本模型 | 第38-39页 |
·均值结构转换模型 | 第39-44页 |
5. 连续波动率模型 | 第44-55页 |
·模型发展 | 第44-52页 |
·HAR-RV模型 | 第44-48页 |
·HAR-RV-J模型 | 第48-50页 |
·HAR-C模型 | 第50页 |
·HAR-C-R模型 | 第50-51页 |
·HAR-M模型 | 第51-52页 |
·实证分析 | 第52-55页 |
6. 跳跃波动率和隔夜收益率模型 | 第55-70页 |
·跳跃发生序列模型 | 第55-66页 |
·ACD模型 | 第55-62页 |
·ACH模型 | 第62-64页 |
·实证分析 | 第64-66页 |
·跳跃大小序列模型 | 第66-68页 |
·隔夜收益率模型 | 第68-70页 |
·理论框架 | 第68页 |
·实证分析 | 第68-70页 |
7. 模型预测分析 | 第70-75页 |
·预测方法描述 | 第70-71页 |
·模型预测结果 | 第71-75页 |
·连续波动率模型预测 | 第71-73页 |
·跳跃波动率模型预测 | 第73-74页 |
·隔夜收益率模型预测 | 第74-75页 |
8. 结论 | 第75-80页 |
·主要模型及结论 | 第75-78页 |
·优点与不足之处 | 第78-80页 |
·优点与创新之处 | 第78页 |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