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变革--以胡适、郭沫若、闻一多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和影响第9-11页
 第二节 本文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第11-15页
第一章 诗歌变革的急先锋——胡适第15-26页
 第一节 身处社会转型中的诗人第15-16页
 第二节 留学美国与“实验主义”的影响第16-21页
  一、 新诗试验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二、 新诗实验的方法第19-21页
 第三节 从语言工具入手变革新诗第21-26页
  一、 “白话作诗”——打破文言束缚第21-23页
  二、 “作诗如作文”新时代诗歌形式第23-26页
第二章 新诗内容和精神的嬗变者——郭沫若第26-41页
 第一节 “狂飙突进”时代中的诗人第26-28页
 第二节 浪漫主义影响下的诗学理念第28-33页
  一、 作诗以“自我表现”为出发点第28-31页
  二、 “泛神论”思想贯穿始终第31-33页
 第三节 响应时代号角的诗歌精神与诗歌内容第33-41页
  一、 热切的情感与情感地自由流露第34-35页
  二、 丰富的想象与飞动的形象第35-37页
  三、 诗体大解放与自由体诗歌第37-41页
第三章 新诗艺术规范化的探索者——闻一多第41-53页
 第一节 冷峻思索时期的诗人第41-42页
 第二节 多种文艺思潮的影响第42-49页
  一、 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影响第42-44页
  二、 以丑为美——象征主义影响第44-47页
  三、 冷静地表达——巴纳斯主义和维多利亚诗风的影响第47-49页
 第三节 走上规范化道路的新诗形式与技巧第49-53页
  一、 对格律的探索和“三美”理论第49-50页
  二、 美的抒情第50-51页
  三、 丰富的幻想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刘震云小说研究
下一篇: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新诗--以李金发、王独清、戴望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