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6页 |
·引言 | 第12页 |
·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不同形态组分的提取 | 第13-15页 |
·元素形态的检测 | 第15-25页 |
·原子光谱法 | 第15-17页 |
·分子光谱法 | 第17-18页 |
·色谱分析法 | 第18-19页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9-20页 |
·电化学法 | 第20页 |
·质谱分析法 | 第20-21页 |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 第21-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铁的形态测定的在线氧化顺序注射光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页 |
·选题思路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仪器装置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原理 | 第28页 |
·实验流路及步骤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化学参数 | 第29-32页 |
·吸收波长选择 | 第29-30页 |
·进样顺序的选择 | 第30页 |
·钛铁试剂浓度 | 第30-31页 |
·盐酸浓度 | 第31-32页 |
·过氧化氢浓度 | 第32页 |
·物理参数 | 第32-39页 |
·钛铁试剂体积 | 第32-33页 |
·过氧化氢体积的影响 | 第33页 |
·试样体积 | 第33-34页 |
·氧化管路体积 | 第34-35页 |
·中间载流体积 | 第35-37页 |
·流速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管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干扰实验 | 第39-40页 |
·最佳实验条件 | 第40-41页 |
·分析性能 | 第41-44页 |
·线性响应范围 | 第41-43页 |
·精密度 | 第43页 |
·检出限 | 第43页 |
·分析性能总结 | 第43-44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4-47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44页 |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 第44-47页 |
·实验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顺序注射在线浸提光度分析法测定技术的初步研究 | 第48-70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仪器装置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50页 |
·土壤中不同结合态磷的浸提 | 第50-54页 |
·实验流路及步骤 | 第50-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离线小柱法 | 第52页 |
·在线微柱法 | 第52-53页 |
·三种浸提方式性能比较 | 第53-54页 |
·磷的顺序注射光度分析方法 | 第54-63页 |
·实验流路及步骤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吸收波长选择 | 第55页 |
·进样顺序的选择 | 第55-56页 |
·钼酸铵溶液浓度 | 第56-57页 |
·钼酸铵溶液中硫酸浓度 | 第57页 |
·氯化亚锡浓度 | 第57-58页 |
·氯化亚锡溶液中硫酸浓度 | 第58-59页 |
·试样溶液中硫酸浓度 | 第59页 |
·钼酸铵溶液体积 | 第59-60页 |
·氯化亚锡溶液体积 | 第60页 |
·试样体积 | 第60-61页 |
·流速 | 第61页 |
·干扰实验 | 第61-62页 |
·最佳实验条件 | 第62-63页 |
·分析性能 | 第63-64页 |
·标准曲线 | 第63页 |
·精密度 | 第63-64页 |
·检出限 | 第64页 |
·分析性能总结 | 第64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64-69页 |
·离线小柱法测定结果 | 第64-67页 |
·在线微柱浸提法测定结果 | 第67-69页 |
·实验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在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