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及位置优化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3页 |
·我国煤矿事故概述 | 第10-12页 |
·国内煤矿安全状况的介绍 | 第12-13页 |
·国内外矿井下避灾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矿井下避灾系统的发展 | 第13-15页 |
·我国避难硐室的研究发展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分析 | 第20-27页 |
·矿井下“六大系统”的新规定 | 第20-22页 |
·紧急避险系统的概述 | 第20-21页 |
·紧急避险设施的基本功能 | 第21页 |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 | 第21-22页 |
·自救器的分类 | 第22-23页 |
·过滤式自救器 | 第22页 |
·生氧式自救器 | 第22-23页 |
·避难硐室的分类 | 第23-24页 |
·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 | 第24-25页 |
·避难俐室的强度要求 | 第24页 |
·避难硐室的密封要求 | 第24-25页 |
·避难硐室的其它要求 | 第25页 |
·避难硐室的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避难硐室的设计依据 | 第25页 |
·避难硐室的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硐室位置设计因素的研究 | 第27-39页 |
·避难硐室的位胃要求 | 第27页 |
·瓦斯爆炸对避难硐室位置的影响 | 第27-36页 |
·煤层的瓦斯含量及涌出量的计算 | 第27-31页 |
·瓦斯爆炸的分类 | 第31-33页 |
·瓦斯爆炸对避难硐室位置影响 | 第33-36页 |
·人员的行为对避难硐室位置影响 | 第36-37页 |
·疏散时间的计算过程 | 第36-37页 |
·逃生时间的计算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灰色评价在硐室位置优化中的应用 | 第39-50页 |
·灰色系统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概述 | 第39页 |
·灰评估基础 | 第39-40页 |
·避难硐室位置的优化 | 第40-4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40-42页 |
·评价步骤 | 第42-44页 |
·实例评估 | 第44-49页 |
·基本因素的设定 | 第45页 |
·求信息矩阵D | 第45-46页 |
·确定灰类及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46-47页 |
·计算权向量及权矩阵 | 第47-49页 |
·综合评价、综合计价值及排序的计算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避难硐室的实例设计 | 第50-64页 |
·煤矿概况 | 第50-52页 |
·地理位置 | 第50页 |
·矿井构造 | 第50-51页 |
·煤层简介 | 第51-52页 |
·避难硐室的设计 | 第52-63页 |
·避难硐室的位置设计 | 第52-54页 |
·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 | 第54-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