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红三叶不同品种在兰州地区产量及质量综合评价

摘要第1-3页
Summary第3-5页
前言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红三叶概述第11-13页
     ·形态特征第11页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第11-12页
     ·栽培要点第12页
     ·红三叶品种第12-13页
   ·红三叶的利用价值第13页
     ·饲用价值第13页
     ·药用价值第13页
   ·红三叶生产性能研究第13-15页
     ·物候期第13-14页
     ·株高第14页
     ·茎叶比鲜干比第14页
     ·刈割第14-15页
   ·红三叶营养价值研究第15-16页
   ·红三叶异黄酮应用以及提取技术研究第16-21页
     ·红三叶异黄酮种类第16-17页
     ·红三叶异黄酮作用第17-20页
     ·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技术第20页
     ·异黄酮含量液相色谱分析第20-21页
   ·红三叶白粉病第21页
   ·扦插及影响因素第21-25页
     ·扦插枝条的选择第22页
     ·基质第22-23页
     ·温、湿度第23页
     ·光照第23页
     ·生根素第23-25页
第二章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兰州地区产量及营养价值分析第25-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试验地概况第25页
     ·供试材料第25页
     ·试验设计及管理第25-26页
     ·观测项目及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物候期第27-28页
     ·分枝数、叶面积及株高第28-30页
     ·小花数、花序长、千粒重第30-31页
     ·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第31-33页
     ·营养成分比较第33-34页
   ·结论与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不同红三叶品种异黄酮含量比较第36-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供试材料第36页
     ·提取方法第36页
     ·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第36-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样品水解液与混标溶液HPLC图谱曲线拟合度第37-38页
     ·异黄酮单体标准曲线第38页
     ·样品中异黄酮含量计算及分析第38-40页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红三叶白粉病抗性观测第42-46页
   ·供试材料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田间自然发病率观测第42页
     ·接种第42页
     ·病情测定方法第42页
     ·抗病性鉴定第42-43页
     ·数据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白粉病自然发病率第43-44页
     ·病情指数及抗性分级第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6页
第五章 不同红三叶品种综合评价第46-51页
   ·材料及方法第46-47页
     ·供试材料第46页
     ·评价方法第46-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标准红三叶及参试红三叶品种各测定指标权重的构建第47-48页
     ·各性状值无量纲化处理第48页
     ·参试品种的关系系数矩阵第48-49页
     ·各品种加权关系系数及排序第49页
   ·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第六章 优良红三叶品种无性系建立第51-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供试材料第51页
     ·试验地预处理第51页
     ·试验方法第51-52页
     ·测定指标第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页
     ·不同扦插条件成活率第52页
   ·结论与讨论第52-54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54-56页
   ·结论第54页
   ·问题与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导师简介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西绿洲灌区秸秆覆盖下施氮及小麦间作玉米对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
下一篇:黄花苜蓿种质倍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