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到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论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学术检讨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思路重构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宏观的思考路线 | 第29-33页 |
一、理论与实践 | 第29-30页 |
二、规范与发展 | 第30-31页 |
三、现象与本质 | 第31-32页 |
四、功能与范畴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观的思考路线 | 第33-35页 |
一、功能认识 | 第33-34页 |
二、范畴认识 | 第34页 |
三、本质认识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微观的思考路线 | 第35-39页 |
一、思想与行为 | 第35-36页 |
二、主体与客体 | 第36-37页 |
三、内化与外化 | 第37页 |
四、个人与社会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科学审视 | 第39-49页 |
第一节 寻求行为共识 | 第40-44页 |
一、从主体角度 | 第41-42页 |
二、从社会角度 | 第42-43页 |
三、从思想角度 | 第43页 |
四、从内化角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达成共识行为 | 第44-49页 |
一、从客体角度 | 第44-45页 |
二、从个人角度 | 第45-46页 |
三、从行为角度 | 第46页 |
四、从外化角度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