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建筑作品中传统元素运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趋同的世界背景 | 第11-1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对本土建筑师探索的肯定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8页 |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元素概述 | 第19-25页 |
·中国传统元素 | 第19-22页 |
·中国传统元素的引出 | 第19-20页 |
·中国传统元素的功能价值与特点 | 第20-21页 |
·中国传统元素的内容和分类 | 第21-22页 |
·中国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几种形式 | 第22-24页 |
·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 第22页 |
·在建筑形式中的运用 | 第22-23页 |
·在建筑材料中的运用 | 第23页 |
·在建筑色彩中的运用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王澍建筑空间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 第25-40页 |
·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制 | 第25-30页 |
·理性的庭院 | 第25-26页 |
·感性的园林 | 第26-30页 |
·传统建筑空间组织的特点 | 第30-35页 |
·空间的连续性 | 第30-32页 |
·空间的层次性 | 第32-34页 |
·空间虚实对比 | 第34-35页 |
·王澍的建筑空间中对传统元素的运用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王澍建筑形式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 第40-53页 |
·传统元素在外在形式的运用 | 第40-44页 |
·形式的简化提炼 | 第41-42页 |
·形式的抽象变异 | 第42-44页 |
·传统细部元素的运用 | 第44-48页 |
·细部的移植 | 第45-46页 |
·细部的拓展 | 第46-48页 |
·王澍对传统符号的运用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王澍建筑材料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 第53-72页 |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 第53-59页 |
·青砖 | 第53-55页 |
·青瓦 | 第55-57页 |
·木材 | 第57-58页 |
·石材 | 第58-59页 |
·传统建筑材料表达的传统文化 | 第59-60页 |
·历史记忆的再现 | 第59页 |
·人文情感的传达 | 第59-60页 |
·王澍对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 | 第60-66页 |
·材料二次肌理的运用 | 第60-62页 |
·材料组合的运用 | 第62-66页 |
·王澍对传统营造的运用 | 第66-71页 |
·在建筑整体砌筑上 | 第67-70页 |
·在建筑细部构件上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王澍建筑色彩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 第72-78页 |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文化 | 第72页 |
·王澍对传统建筑色彩的运用 | 第72-77页 |
·单色的运用 | 第72-75页 |
·组合的运用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语及展望 | 第78-82页 |
·结语 | 第78-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