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羧基三羟肟酸类化合物对铝硅矿物的浮选性能及理论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铝土矿浮选脱硅现状 | 第9-13页 |
| ·铝资源分布 | 第9-10页 |
| ·氧化铝生产方法 | 第10-11页 |
| ·铝土矿脱硅方法 | 第11-13页 |
| ·氧化矿捕收剂及作用机理 | 第13-17页 |
| ·阴离子型捕收剂 | 第14页 |
| ·阳离子型捕收剂 | 第14页 |
| ·两性捕收剂 | 第14-15页 |
| ·螯合捕收剂 | 第15-16页 |
| ·铝土矿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 ·计算化学在浮选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分子模拟 | 第17-19页 |
| ·计算化学在浮选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试剂、仪器和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矿物样品 | 第23页 |
| ·单矿样品 | 第23页 |
| ·人工混合矿样品 | 第23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3-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 ·矿物浮选 | 第25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25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捕收剂分子的设计及其合成 | 第27-33页 |
| ·捕收剂分子的设计 | 第27-28页 |
| ·极性基的选择 | 第27页 |
| ·非极性基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28-32页 |
| ·合成原理 | 第28-29页 |
| ·合成步骤 | 第29-30页 |
| ·结构表征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化合物对矿物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33-43页 |
| ·铝硅单矿物的浮选 | 第33-37页 |
| ·一水硬铝石的基本浮选行为 | 第33-34页 |
| ·高岭石的基本浮选行为 | 第34-36页 |
| ·伊利石的基本浮选行为 | 第36-37页 |
| ·铝硅矿物浮选行为比较 | 第37-41页 |
| ·pH条件比较 | 第37-39页 |
| ·捕收剂浓度比较 | 第39-41页 |
| ·人工混合矿物的浮选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捕收剂与铝硅矿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43-54页 |
| ·矿物的晶体性质 | 第43-44页 |
| ·一水硬铝石的晶体性质 | 第43页 |
| ·高岭石的晶体性质 | 第43-44页 |
| ·伊利石的晶体性质 | 第44页 |
| ·捕收剂分子的量化计算 | 第44-47页 |
| ·捕收剂分子在铝-硅矿物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7-52页 |
| ·矿物晶体结构与捕收剂分子结构的建立 | 第47-49页 |
| ·化合物在矿物完全解理面吸附的强度与形态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