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导言 | 第9-16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1-12页 |
2.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2-13页 |
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4. 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5-16页 |
二、民间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 | 第16-29页 |
(一) 民间金融风险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 | 第16-20页 |
1. 民间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第16-17页 |
2. 民间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 | 第17-19页 |
3. 民间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二) 民间金融风险的成因 | 第20-25页 |
1. 制度性原因 | 第20页 |
2. 非系统性原因 | 第20-23页 |
3. 系统性原因 | 第23-25页 |
(三) 民间金融风险同正规金融风险的区别分析 | 第25-29页 |
三、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的原因、不良影响及监管现状 | 第29-36页 |
(一) 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的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二)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的不良影响 | 第31-32页 |
(三)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现状 | 第32-36页 |
四、民间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36-44页 |
(一) 民间金融国际管理实践的总结与评述 | 第36-40页 |
1. 美国的社区银行和信用社 | 第36-38页 |
2. 日本的轮转储蓄和信贷协会 | 第38-39页 |
3. 台湾的民间金融 | 第39-40页 |
(二) 对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管理的启示 | 第40-44页 |
五、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一般理论及框架 | 第44-51页 |
(一) 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含义、监管主体及监管目标 | 第44-46页 |
1. 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含义 | 第44页 |
2. 民间金融风险的监管主体 | 第44-45页 |
3. 民间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 | 第45-46页 |
(二) 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6-48页 |
(三) 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48-49页 |
(四) 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 | 第49-51页 |
六、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 第51-65页 |
(一) 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 第51-54页 |
1. 对民间借贷、集资、合会等民间金融形式的风险防范 | 第51-52页 |
2. 对准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 | 第52-54页 |
(二) 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 第54-60页 |
1. 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框架 | 第54-55页 |
2. 民间金融风险宏观预警机制 | 第55-58页 |
3. 民间金融风险微观预警机制 | 第58-60页 |
(三) 民间金融风险救援机制 | 第60-65页 |
1. 民间金融风险救援机制的建立原则 | 第61页 |
2. 建立民间金融风险救援机制的制度依托 | 第61-63页 |
3. 民间金融风险救援机制的运行 | 第63-65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