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地面移动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美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欧洲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涉及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理解关键技术 | 第16-21页 |
·空间点云聚类 | 第17-19页 |
·可通行区域分析 | 第19-20页 |
·基于激光雷达的帧匹配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使用的激光雷达 | 第21-24页 |
·单线激光雷达 | 第21-22页 |
·多线高速激光雷达 | 第22页 |
·面阵激光测距雷达 | 第22-23页 |
·2自由度扫描激光雷达 | 第23-24页 |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4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密度和空间分布的点云聚类算法 | 第26-42页 |
·基于密度和空间分布的聚类原理 | 第26-27页 |
·聚类结果评判准则LVAC | 第27-30页 |
·LVAC的定义 | 第27-29页 |
·去相关矩阵 | 第29-30页 |
·算法描述 | 第30-32页 |
·鲁棒的参数估计 | 第30页 |
·算法步骤 | 第30-32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2-41页 |
·针对面阵激光测距雷达的算法优化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预测模型和时空关联的可通行区域检测算法 | 第42-64页 |
·可通行区域提取原理 | 第42-44页 |
·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聚类 | 第44-49页 |
·最大熵原理 | 第44-45页 |
·模糊规则基构造 | 第45-46页 |
·激光雷达采样点聚类 | 第46-49页 |
·可通行区域提取 | 第49-54页 |
·加权直线拟合 | 第49-50页 |
·单条扫描线数据可通行区域提取 | 第50-52页 |
·时空关联分析 | 第52-54页 |
·建筑拐角提取 | 第5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彩色散乱点云地形分类算法 | 第64-89页 |
·基于点特征的激光雷达和摄像机联合标定 | 第64-73页 |
·联合标定原理 | 第65-68页 |
·基于点特征的联合标定 | 第68-73页 |
·彩色散乱点云地形分类 | 第73-87页 |
·基于Morton码的K近邻搜索 | 第73-78页 |
·单几何特征的地形分类算法 | 第78-80页 |
·复合特征地形分类算法 | 第80-8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基于激光雷达的帧匹配算法 | 第89-110页 |
·单线激光雷达帧匹配算法 | 第90-97页 |
·算法步骤 | 第90页 |
·直线段特征提取 | 第90-91页 |
·估计旋转角 | 第91-92页 |
·估计平移量 | 第92-93页 |
·帧对齐 | 第9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3-97页 |
·三维空间中的帧匹配算法 | 第97-108页 |
·六自由度匹配问题的简化 | 第97-98页 |
·平面提取和旋转参数估计 | 第98-101页 |
·障碍投影和平移参数估计 | 第101-10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4页 |
附录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