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理论概述 | 第14-27页 |
第一节 财政政策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一、财政、公共财政 | 第14-16页 |
二、财政政策 | 第16页 |
三、少数民族财政政策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一、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二、公共财政理论 | 第19-20页 |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 第20-21页 |
四、民族经济学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少数民族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现实依据 | 第22-27页 |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特点及经济特点 | 第22-24页 |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24-25页 |
三、各类法律、法规依据 | 第25-27页 |
第二章 1949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历史回顾 | 第27-45页 |
第一节 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意义 | 第27-2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7-28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 第29-39页 |
一、第一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探索尝试阶段(从1949年至1958年) | 第30-32页 |
二、第二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相对规范阶段(从1958年至1966年) | 第32-33页 |
三、第三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变动频繁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 | 第33-34页 |
四、第四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恢复及发展阶段(从1976年至1992年) | 第34-36页 |
五、第五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转轨与发展并进阶段(从1992年至2003年) | 第36-37页 |
六、第六阶段:少数民族财政政策调整和深化阶段(从2003年至今) | 第37-39页 |
第三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效益评价及启示 | 第39-45页 |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效益评价 | 第39-42页 |
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政策启示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内容及政策评价 | 第45-60页 |
第一节 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内容 | 第45-50页 |
一、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税收政策 | 第45-47页 |
二、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 第47-49页 |
三、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投融资政策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对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评价 | 第50-60页 |
一、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财政收支状况 | 第50-54页 |
二、对现阶段实施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评价 | 第54-60页 |
第四章 对完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思考 | 第60-72页 |
第一节 完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总思路 | 第60-64页 |
一、正确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财政及财政政策 | 第61-63页 |
二、完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总思路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完善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的建议 | 第64-72页 |
一、税收方面 | 第64-68页 |
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 | 第68-70页 |
三、财政投融资方面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